中药凝胶贴膏成型工艺参数筛选和质量属性评价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ingy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凝胶贴膏是中药外用制剂的常用剂型,是中医儿科等临床优势病种广泛运用的现代中药制剂。然而,中药凝胶贴膏工艺参数通常采用感官和经验判断,缺乏客观和量化的评价体系,本文采用近红外技术、近红外成像技术和流变学等新技术,辨识凝胶贴膏制备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分析中药提取物的加入对凝胶贴膏成型的影响,优选影响凝胶贴膏成型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方法:1.市售凝胶贴膏质量情况的研究(1)以6种不同品质等级市售凝胶贴膏为研究对象,采用黏附性指标实现不同品质等级市售凝胶贴膏的评价。(2)首次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采用基础相关性分析方法(BACRA)对6种市售凝胶贴膏表面成像图进行分析,通过统计自相关的近红外成像光谱相关性计算结果,实现市售凝胶贴膏的表面均匀性评价。2.在课题组前期实验的基础上,以小儿退热处方为载体,采用外观性状结合高分子流变学技术以及近红外成像技术,研究中药浸膏的加入对中药凝胶贴膏成型的影响。(1)将提取所得的中药提取物浓缩成相对密度在1.0~1.4之间的浸膏,制备不同中药提取物密度的凝胶贴膏对其进行黏附力及感官评价。(2)采用流变学技术测定了不同相对密度中药提取物制成的凝胶贴膏膏体的线性粘弹区(LVR)、复数模量G*、弹性模量G’、粘性模量G"等指标,研究加入不同中药提取物制成的凝胶贴膏膏体的内部性质。(3)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对自制的加入不同相对密度中药提取物的凝胶贴膏表面近红外光谱扫描,通过近红外成像图及对膏体表面光谱进行统计,考察不同密度中药提取物制备的凝胶贴膏的表面均匀性。3.采用近红外技术监测中药凝胶贴膏成型过程中的的几个关键质量属性(1)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判断不同时间点物料混合的均匀性,确定了凝胶贴膏制备过程中的最佳搅拌时间。(2)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移动块标准偏差法(MBSD)计算方法,监测凝胶贴膏制备过程中基质的交联反应,确定了不同处方的快速交联反应时间,通过测定每隔24h胶强度变化率验证了用近红外光谱判断凝胶贴膏交联反应终点的科学性。(3)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测定凝胶贴膏基质不同交联时间药物释放度来判断凝胶贴膏基质的交联程度,验证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判断交联反应终点的可靠性。结果:1.市售凝胶贴膏质量情况的调研(1)6个品牌的市售凝胶贴膏的初黏力和剥离强度差异较大;研究进一步得出初黏力在能粘住不小于9号小球的范围内均属合格,剥离强度在-0.11N--0.48N范围内属合格,以此获取了中药凝胶贴膏黏附力合格范围。(2)6个品牌成像图的可视化轮廓表达了不一样的均匀程度,品牌6光谱相关性的相对标准偏差高达23%,说明品牌6的凝胶贴膏表面分布非常不均匀,而品牌3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小,分布较均匀。本部分为后期自制中药凝胶贴膏的指标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撑。2.采用近红外成像结合高分子流变学技术,研究中药提取物的加入对中药凝胶贴膏成型的影响。(1)中药提取物的相对密度对凝胶贴膏成型的影响较大,提取物密度影响凝胶贴膏的粘接性能及交联强度。当中药提取物的相对密度为1.12时,凝胶贴膏的外观性状较好,不渗布,且黏性均较好。(2)当中药提取物的相对密度为1.12时,基质的复数模量G*值和线性粘弹区(LVR)较大,结果表明膏体结构强度大并且结构稳定,表现出"强凝胶"的特性。本部分发现了凝胶贴膏表面性质和内部性质存在相关性,获取了较优凝胶贴膏的系列指标,为后期中药凝胶贴膏制备提供了技术和指标支撑。(3)当加入的中药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049和1.12时,凝胶贴膏表面光谱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表面分布较均匀,此方法取代了只用肉眼观察的感官指标产生的差异,使中药凝胶贴膏的评价更标准化、客观化。3.采用近红外技术监测中药凝胶贴膏制备过程中的的几个关键质量属性(1)在膏体混合至20min时,膏体表面光谱的吸光度差别最小(RSD=0.01),中药浸膏膏体已经混合均匀,因此最终确定当物料混合20min后形成的凝胶膏体表面较均匀且利于涂布。(2)近红外光谱可以监测到胶强度24h变化率为10%左右光谱的变化,当胶强度24h的变化率低于10%时,即凝胶贴膏体系进入慢速反应期,近红外光谱测得的凝胶贴膏表面光谱无变化。通过对比不同处方制备的凝胶贴膏的胶强度及交联反应时间,发现得出了各物料对凝胶贴膏胶强度及交联反应速度的影响。(3)通过测定不同交联时间药物累积释放率,3个处方分别在72h,72h,120h时,所含药物的累积释放率最大,说明此时3个处方的凝胶贴膏在快速交联反应终点的附近。本实验的结果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得到的交联反应终点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验证近红外光谱技术判断交联反应终点的可靠性。结论:本文采用多种新技术尝试构建了中药凝胶贴膏成型工艺参数筛选和成品的质量评价方法体系。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实现了市售凝胶贴膏和自制凝胶贴膏表面均匀性评价,使凝胶贴膏的评价更客观、准确;采用流变学技术发现了不同处方制备的凝胶贴膏的内部性质,找出了中药提取物的加入对凝胶贴膏基质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处方下凝胶贴膏的黏附性及粘弹性,并确定了最优处方;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凝胶贴膏成型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参数监测并发现了最优参数值;本文构建的方法体系使中药凝胶贴膏的评价更加准确、客观,保证了凝胶贴膏的质量均一、稳定、可控。
其他文献
以幼儿为主体,进行主动构建,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极其有益。但是教育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有其特殊性,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任何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为研究蛋膜蛋白的利用,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胃蛋白酶进行单一酶解筛选实验,然后进行复合酶解实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水解度、氮
牛肉的色泽、大理石花纹等级、肌内脂肪含量、嫩度、系水力和微生物数量等标识牛肉的等级、食用性和加工品质 ,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的主要依据。作者从感官指标、内在指标和
【正】本刊讯2014年11月24日,陕西省无委办在西安市无线电监测站召开打击防范无线电考试作弊研讨会。陕西省无委办,陕西省无线电监测站,西安、咸阳、渭南市无线电监测站,西安
作为增强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提升一直是玻璃纤维发展的最主要方向之一。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大叶片风能发电、汽车轻量化等方
本文针对热压成型工艺,利用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和体积平均方法,建立了三维流动-热-化学耦合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将密实过程中的纤维层视为可变形的多孔介质,从而能反映纤维层变
利用单片机AT89C51的定时计时功能以及合理运用外部中断设计计时,并用SN74HC164N移位寄存器驱动数码管显示,最后设计电路原理图制作电路板,得到可应用于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中
【正】激情绽放的2014年南京青奥会赛场上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身姿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目光。很少有人知道这场绚烂多彩的体育盛宴背后,凝结了大量无线
水分是食品体系特别是干制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干制品中水分的含量、分布和存在状态的差异会对其风味、质地、稳定性及货架期产生显著影响。所以研究食品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分
现如今,我国的初中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和教育改革是分不开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而且多数的学校已经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