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抗拔力的实验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抗拔力与螺椎比R(椎弓根螺钉直径/髓腔直径)、骨密度、螺钉直径的相关性及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后是否影响其抗拔力。方法:1、10具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剔除颈部软组织,保留颈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囊及五条韧带。2、螺旋CT测量每具标本的CT值及所有椎弓根髓腔直径,定量QCT法测量每具标本的骨密度,3、标本C3-C7节段用2.0mmm手钻按“解京明徒手置钉法”建立椎弓根螺钉钉道;尸体随机分三组:分别拧入3.5mm、4.0mm及4.5mmm的螺钉,共100枚螺钉;自制探子确认四壁一底,记录椎弓根外侧壁分别为正常、胀破和穿破。4.再次行螺旋CT测试,记录螺钉在椎弓根情况(正常、胀破或穿破)。5.行生物力学测试:标本上所有螺钉随机顺序连接到300kg弹簧秤上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螺钉自椎弓根拔出时弹簧秤上刻度即螺钉抗拔力的最大值。结果:SPSS软件统计分析抗拔力y与螺椎比x1、骨密度x2、螺钉直径x3及螺钉在椎弓根情况(正常、胀破或穿破分别设为等级0、1、2)x4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73.145+0.696 x1+0.798 x2+0.353x3-0.085 x4;回归方程行方差分析后F>14.02,P<0.05,表示螺钉抗拔力y总体上与螺椎比x1、骨密度x2、螺钉直径x3及螺钉在椎弓根情况呈线性回归关系。椎弓根螺钉抗拔力与螺椎比比值间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为0.696,行t检验后P<0.00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SCB)为0.564,抗拔力与骨密度的偏回归系数为0.798,行t检验后P<0.001,标准化偏回归系数(SCB)为0.685。抗拔力与螺钉直径的偏回归系数为0.353,行t检验后P<0.0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SCB)为0.281,抗拔力与螺钉在椎弓根的情况的偏回归系数为-0.085行t检验后P<0.0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SCB)为0.127。进一步分析后得正常组拉力值为732.6±147.66N,螺锥比为1.26±0.16(0.89-1.39);胀破组拉力值为946±380.26N,螺锥比为1.81+0.15(1.40-1.99);穿破组拉力值为574.38+134.27,螺锥比为2.15+0.34(2.05-2.60),三组间行t检验后均P<0.05,说明发生胀破后抗拔力较正常组增加,而发生穿破后抗拔力较正常组减小。结论:1.颈椎椎弓根螺钉抗拔力与螺椎比、骨密度及螺钉直径呈正相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最大,与螺椎比的相关性次之,与螺钉直径的相关性最低;与椎弓根外侧壁穿破情况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低。2.椎弓根外侧壁发生胀破后抗拔力较正常组增加,而发生穿破后抗拔力较正常组减小。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从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易发生髋内翻,导致内固定失败的现状出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髋部骨折外固定架,克服了既有外固定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易、
目的:探讨应用闭式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尺桡骨骨折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随访详实的不稳定尺桡骨骨折患者62例,采取随机选择和对照的方法分为A、B两组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围术期乌司他丁、痰热清药物的分别应用对肺保护的作用,并尝试将中成药痰热清应用于肺保护中以明确两种药物对术中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从而为体外
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学生作业质量不高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吸引学生的作业类型,从而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As an extension
外伤或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骨不连的再生与修复一直是困扰修复重建外科的重要难题,其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并各有利弊。目前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基因治疗是其研究热点
刑事和解和相对不起诉都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终止刑事程序的效力,将刑事和解作为检察机关是否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考量因素,有利于弥补传统刑事司法体制对于被害人利益保护的缺
文化相对于经济而言,属于精神范畴,文化活动则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文化的功能主要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们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即“教化”功能。这是人们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皮片移植和脂肪移植的成活率的影响及移植物血管再生的情况,透明质酸(HA)、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缓释体对大鼠皮片移和植脂肪移植的成活率的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统一战线工作,对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定位和作用任务,作出一系列精辟、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与我们党历代领
目的:创伤是外科领域最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建立符合临床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及影响动物致伤程度的研究是研究创伤相关课题的基本条件。通过本组实验建立胸部动物模型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