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自然之乐”的境界论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0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之乐”是陈白沙心学境界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儒家道德境界论和道家审美境界论的综合和发展,实现了儒、道境界论的统一,具有一种本质上的超越性。它不再是单纯的道德修养,而是更加强调感性的舒展,为人生寻求精神归宿和依托,追求诗性、审美化的人生境界。它讲究人生对宇宙万物的觉解,不重视对规范的遵从,是一种自我受用的精神哲学。 文章第一部分为“自然之乐”境界论的思想基础与社会背景分析,论述了陈白沙在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型、儒释道在心性修炼上进一步交融互摄的时代思潮,以及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讲究自我体悟、心与道俱、万理一心、鸢飞鱼跃,体悟出“自然之乐”的生命境界和审美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沙心学。第二部分分析“自然之乐”境界如何确立,论述陈白沙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颜乐”和道家的“真乐”思想,多方接受前人思想以为己用,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论。第三部分分析“自然之乐”作为审美境界的内涵,那就是:1、自然之趣;2、淡朴之味;3、健逸之格;4、识见之美;5、鸢飞鱼跃之境。白沙试图将修身诗化,将诗人和儒者身份统一起来,用审美态度取代现实态度,将自我还原到造化的自然流转中。第四部分分析“自然之乐”作为生命境界在白沙自身的体现,论述白沙弃绝仕宦之途,返归乡里,游于艺,求真乐,于日常生活之中成就自己的圣贤人格,在大自然中获得自由超脱境界。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运行方式相互渗透,为我们将社会公正这一概念纳入科技哲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第一部分在解析公正概念的基础上,列举科技活动
戴震是乾嘉朴学中皖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学术探索中,从训话入手寻求义理,从义理出发而强调“闻道”,把“志乎闻道”视为文字、音韵、训话、考据的目的。按照这种方法,他通过对《
消费主义、时尚和广告是20世纪社会文化中的焦点现象,并随着时代的演变持续地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不是一个一元核心的系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具体的
冯契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毕生从事哲学史和哲学的研究。从早期发表的《智慧》到晚年《智慧说三篇》,他始终探索与解答知识和智慧这一时代问题。智慧说是关于“自我”基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