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基合金团簇的结构与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团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物质从微观原子和分子到宏观凝聚态的演变规律,其中铝团簇吸引了人们相当大的研究兴趣。铝被广泛应用于电器行业、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建筑行业、以及航空、航天、造船等领域。不同的领域对铝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应用铝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对铝团簇以及铝团簇的各种吸附性能的研究在各种应用领域也会有所帮助。   本文采用基于量子化学的第一原理对铝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团簇的能量最低构型,并用镁原子和锂原子替换了最低能量构型铝团簇中不同对称位的铝原子,比较得出相应的能量最低构型。随后,计算了各体系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及其电子性质,考察了掺杂原子对团簇的影响。纯铝Aln+1的几何结构都能与其他理论值相符合;除了Al11Mg,其他尺寸AlnMg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相应尺寸Aln+1团簇的几何结构相似;AlnLi团簇的几何结构的变化比较大,从总原子数为5开始,团簇的结构为三维立体结构。Mg原子和Li原子的掺杂,降低了团簇的结合能,但并不改变结合能随团簇尺寸增大而增大的趋势。Al7,Al6Mg,Al13Li团簇相对最稳定且活性最低。在掺杂团簇形成过程中,Mg原子和Li原子均为施主原子,电子从Mg原子和Li原子转移到Al团簇主体,使得Mg原子和Li原子带正电荷,且Mg原子失去的电子要多于Li原子失去的电子。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B3LYP计算了特定团簇Al12Li对小分子H2、O2、CO、NO和N2的吸附能力。并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相关性质,如:结合能、稳定性、吸附能、能隙、吸附前后键长变化以及其电荷分布情况。其中,Al12Li团簇对小分子的吸附强弱顺序为O2>NO>CO>H2>N2;吸附前后所有小分子的键长都增长了,小分子都被活化,H2分子和O2分子的吸附变化最大,H-H和O-O之间出现了断键,为解离吸附;从其结合能可以判断其稳定性,吸附后团簇的稳定性的强弱顺序为O2>CO>N2>NO>H2;能隙大小能够反映其化学稳定性,NO和H2的吸附使得团簇的化学稳定性增强了,化学活性降低,CO,O2和N2的吸附降低了团簇的化学稳定性,而增强了化学活性。从电荷转移的角度看,除了N2分子,其它分子都是受主,电子从团簇转移到分子。从电荷分布角度看,电子主要分布在小分子和团簇中心13号Al原子上。
其他文献
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材料科学领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为新型复合材料(如掺入金属纳米颗粒的玻璃材料)的创新奠定了基础。由于纳米金属颗粒具有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川作6优178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作6A与成恢178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性较强、适应范围广的特点,适合在四川中籼中熟种植区种植。于201
黑洞等致密天体的辐射通常呈现出快速的变化,有些X射线光变表现出持续稳定的近似周期性,被称为准周期振荡(QPO)。黑洞双星、中等质量黑洞和活动星系核(AGNs)都被观测到存在QPO。由
人体从感染HIV到最终发展为艾滋病历经“急性-潜伏-症状”三个阶段。目前有多种动力学模型试图分析HIV的致病机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确定性方程模型、自动元胞机模型、交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分析出A体指纹的特点,并能够为指纹分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综合能力,并指导学生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情感目标:认识生
加速器质谱技术(AcceleratorMassSpectrometry,简称AMS)是一种基于加速器和离子探测技术的超灵敏质谱技术,主要应用于自然界中超痕量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测量。从上世纪70年代末AM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拂着大江南北的校园,也激励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默默无闻地在三尺讲台上耕耘,面对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许多教师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总有
近年来,多孔阳极氧化钛纳米管成为光催化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外貌尺寸可控且比表面积大,与其他方法制备TiO2纳米管相比操作更加简易
环境设计专业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和发展历史,文章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培养模式,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述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低损耗材料在电子、通信、微波设备等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用途。对微波介质材料的相关参数进行准确测量有重要意义。此外微波元件接入微波系统时,由于元件输入端的反射及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