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校园问题行为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人就将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混为一谈,其实两个是有区别的。这两类攻击行为在当今的校园生活中都很常见。在新时代,这些攻击行为的特性也发生着改变。综合以往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新特点表现为:事件爆发的数量多频率高;事件的性质较前几年更为恶劣;卷入事件当中的个体年龄呈下降趋势,低龄化明显;事件的主角不再多为男性,女性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这类事件具有其隐蔽性,比如校园欺凌,如果参与个体自己隐瞒,我们可能根本察觉不到事情的发生。学校监察力度有限,也缺乏约束力。生活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大部分伤害等级都比较轻,无法进入法律程序。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以求发现更好的预防方式。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采用同伴提名以及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大多数表现为中等水平,极少数的学生被很多人接纳,极少数的人被大多数人拒斥。道德推脱水平相对整个人类群体来讲,相对偏低,他们的道德标准更多存在于外在。(2)同伴关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的道德推脱只在极少数维度明显高于女生,大多时候表现为相似。(3)同伴关系、道德推脱在父亲受教育水平都差异明显。攻击行为总体上不表现差异,但愤怒和敌对表现出区别。只有同伴接纳、道德推脱的忽视或扭曲结果和责备归因维度均在母亲受教育水平上差异显著。(4)同伴拒斥与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正相关。同伴接纳与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负相关。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正相关。(5)同伴接纳可以负向预测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同伴拒斥则正向预测这两个变量。道德推脱可以正向预测攻击行为。其中,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最好。(6)道德推脱在同伴拒斥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