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去工业化:特点及路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去工业化”常常被用来直观的描述一系列相关的现象,例如因为制造专业化而闻名的大城市、在许多工业化城市里明显缩小的基本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转型的服务业。在国外很多发达城市已经完成“去工业化”的过程,喜忧参半。有些国家获得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因为制造业突然的衰退,导致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作为中国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港口-----香港是最早接触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地区。香港作为国际瞩目焦点时已经以先进的服务业展示在人们面前。它的发展轨迹是怎样呢?是一直都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还是在它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某些转变?是不是存在一个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即去工业化。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也对我们了解目前经济形势以及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参考的范例。在探讨“去工业化”问题上,笔者从捋清香港经济发展脉络入手,将香港经济结构大致分为了三阶段,从中发现在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香港经济发展作为引起世界关注,且与内地地区联系最为紧密。在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第三阶段时,笔者发现其与欧美地区普遍盛行的“去工业化”现象惊人的相似,而且相比新加坡等金融城市看,去工业化的规模及速度均超过前者。对“去工业化”形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去工业化”对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造成了香港整体产业结构中,物质类生产逐渐低于服务类生产这一变化,更为深刻地是这种变化完全是建立在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一基础上,香港实现了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就业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就业结构的转变,由加工工业社会发展成为服务业社会。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是香港去工业化形成之际,两地经济往来也愈来密切,通过两地从1978年到2008年间大量数据的搜集,并立足于香港和中国内地两个角色来分析香港去工业化过程及对两地经济产生的影响。这是本文所关注的另一个命题。最后,得出结论。香港去工业化过程是“正面”的且成功的。它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常衍生的结构特指。它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去工业化在给香港经济本身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通过产业转移,向内陆地区经济渗透,给内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征税与纳税》是人教版高中《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是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的深化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增强权利义务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有探究热情和解
为解决现有电磁加热存在的加热功率小、控制方式简单、保护措施单一等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F103C8的新型大功率感应加热系统。针对系统运行时可能存在的短路、过压和缺相等状
系统功能语言由英国著名的语言专家韩礼德所创,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到新的发展,因为在语域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由原来的意义概念转变成情景概念,对体裁的概念由原来话语方式
针对译码器对于多种码率的支持不够灵活和译码器存储资源较多而导致实现复杂度较大、面积及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存储量兼容多码率的QC-LDPC码分层译码器结构。它采用
设计了一种直角翻转机构,该机构由曲柄滑块机构与四连杆机构组合而成,能完成两个直角的翻转动作,代替手工直角折合动作.该机构的研发设计适合已成型小尺寸方形物件的硬纸包动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深入,质量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经验的推广,对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要完成《汽车产业新政》的目标: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的规定是欠缺的,而且相关的司法解释也过于笼统,致使司法实践中的罪名变更问题遭到诸多非议,究竟这一问题是否具备合理合法的基础,在理论界
新课程强调在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形式,最能彰显教师的智慧。本文分析课堂理答现状:缺少
利益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特定的个人、集体或社会的某种需要。人要生存、发展,必须要从事获得利益、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社会活动。利益是人们社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