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德路—北京路街区双核结构模式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文德路街区是一个富有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商业街区,与北京路街区相毗邻,处于旧城的中心区内,拥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但在城市的更新中,两个街区发展是相互脱节的两个独立个体,这不仅束缚了文德路街区的发展,也使得北京路街区的能量未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历史和旧城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两个街区双核化的发展趋势和特性,提出一种适用于两个街区共同发展的结构模式--双核结构。同时利用架接于两个街区之间且相互关联的连结键--市一宫-中山文献馆区域,将二者拼合成一个整体,使得两个街区形成互补兼容、互逐互利的合作关系,并且应用于该区域的城市设计中,引导整个街区的发展。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及框架进行了阐述和介绍。第二部分提出了双核结构的模式,研究文德路与北京路街区在各自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和对外寻求支撑或辐射的需求,即双核化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两个街区共同发展的结构模式。第三部分则利用两章的篇幅,分别分析和阐述了文德路与北京路街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以及为实现整体化双核结构所应采用的措施。通过对两个街区在肌理、特色、空间、体制变化上的历史成因,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优势等因素的分析,论证了两个街区具有双核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构成双核结构的基础,而实现该结构还举要更多的举措来完善。第四部分则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如何形成有效双核结构的方式。通过共同的腹地一-市一宫一中山文献馆区域形成连结键,将两个街区联合成整体,打破原有独立发展的模式,并利用连结键的先行启动,使文德路街区借助北京路街区的扶持,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北京路街区现有的“核”带动作用,逐步往东向扩展,以实现平衡整片地区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城乡二元体制条件下,城中村问题是当前城市化加速阶段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是实现健康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绕不开、避不得的问题。城中村既表现出违章建筑严重,人口密
本文针对目前乡镇卫生医院的改扩建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即性,对常州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建筑使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以期获得常州各种规模的乡镇卫生院的现状情况。论文结合综合
城市综合体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城市“有机共生”的一种体现。它适应城市密集化发展对于建筑多功能的需求,可以有效的调节城市空间结构,成为城市活力激发的中心。这种
该论文在借鉴国外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希望探讨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后评价程序和方法,初步回答如何在当今中国国情下进行使用后评价这个问题.论文的第二章论述了建
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但时至2006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房价上涨过快,工薪阶层难以承受。 无论是发达国家,
本论文以泰国拉塔那哥欣时代三个时期的三座大皇宫:阿玛林宫、加里马哈宫和布拉加宫(简称A宫J宫与B宫)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其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深层因素,
建筑与结构分离已久,结构在建筑设计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塞西尔·巴尔蒙德对“异形”结构的探索证明了结构可以转化为包含技术和创造性的因素来激发建筑空间。本文试图从几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高层办公建筑发展迅速。本文针对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内的高层办公建筑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实地调研和收集设计资料的基础
随着国内建筑设计与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细部的处理已经成为国内建筑师日益关注的一个设计问题。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细部设计却只能止步于图纸之上,而建成的构造节点
我国拥有分布广泛,类型众多的遗址资源,其保存现状及保护环境各不相同。土遗址作为重要的人类历史信息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土遗址的展示是传播其历史文化内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