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植物对人工湿地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实现生态功能,同时也可以实现景观功能,为此,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系统前景广阔。植物是人工湿地的主角,它肩负着去除污染物和促进营养盐的循环、并维持湿地环境的重要责任。为此,对植物湿地环境适应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即从本地常见的几种水生湿生植物着手,对其人工湿地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到科学可靠的研究结果如下:4种水生植物和5种陆生植物在根系数量、根系长度这两组生理指标上的总体差异不大,只是个别品种存在差异;从根系活力看,水生植物的根系活力相对陆生植物较弱,但是差异不明显;而丙二醛含量水生植物较陆生植物的高,两者差异较显著;从植物体内的氮磷含量指标看出,菖蒲、芦苇、凤眼莲等4种水生植物能较好地适应高氮高磷的水环境,而陆生植物不宜长期生存;从这9种植物的氮磷积累量可以看出,垂柳、美人蕉、菖蒲、芦苇这4种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环境下能积累较多的生物量,氮积累量在20g/m2以上,磷积累量在3.83g/m2以上;本实验选取的9种植物中基质脲酶活性和基质磷酸酶最强的为水生植物中的芦苇,其次为陆生植物中的垂柳和美人蕉,基质脲酶活性都达到了70mg·100g-1·24h-1,其基质磷酸酶活性都在80mg·100g-1·24h-1以上。根据湿地植物实际各项单一指标的比较情况,净化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适应能力与生理特性(根系数量、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耐污与去污能力(植物生长量、植物氮平均浓度、植物磷平均浓度、植物对氮的积累能力、植物对磷的积累能力、基质脲酶活性、基质磷酸酶活性)2大类11个具体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将这9种植物分为3大类,第1大类为较强:其中净化潜力最强的为陆生植物垂柳、美人蕉与水生植物芦苇,其适应能力与耐污去污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强大的潜力,与芦苇相比,垂柳为木本植物,可以长成乔木,有利于人工湿地形成乔、灌、草的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这3种植物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的首选植物和主要种植植物,尤其适合于需要快速启动的水循环处理系统;第2大类为中等:分别为水生植物中的凤眼莲、菖蒲、睡莲,可以作为人工湿地优势植物进行选用;第3大类为较弱:鸢尾、红花檵木、月季这3种陆生植物,可以作为辅助型植物,根据需要配置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周边环境中,增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景观效果。
其他文献
<正> 作为世界支持灾害风险保险骨干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确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将越来越重: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灾害的经济损失增长2倍,保险损失达到5倍。1990年全球自
会议
本文分析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改革方案,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物现场教学等。在实践教
红色文化研究的宗旨是研究我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进程及辉煌成就。学术自觉已经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学科自觉依然在路上。首先从二级学科
介绍了江苏盐城发电厂8号炉水力除灰系统灰浆管道严重结灰垢及灰浆泵电流远低于额定值,并影响灰渣浆泵安全运行的情况.通过对灰浆管垢量以及灰渣泵运行状况的检查,分析了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