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扩散生态学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散是生物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生物最重要的生活史特征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扩大种群的分布区、调整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扩散还避免了近交和种内竞争。其进化机制包括避免近亲繁殖假说、避免竞争假说和改变繁殖地假说。本研究以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卫星跟踪器和环志标识探讨了朱鹮的扩散方向、扩散距离以及年龄与繁殖扩散、种群密度与繁殖扩散、子代与其异性亲本的扩散,旨在阐明朱鹮个体的扩散模式,验证有关扩散的相关假说,为朱鹮再引入项目的规划以及科学有效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朱鹮出生扩散方向存在集中趋势(Rayleigh’s Z=6.923>Z0.05=2.948,P<0.05),平均向量229.655°±57.57°,大致为西南方向。雌、雄个体的出生扩散也存在集中于西南方向的趋势(Rayleigh’s Z=4.315>Z0.05=2.885,P<0.05;Rayleigh’s Z=3.801>Z0.05=2.910,P<0.05),平均向量分别为:224.433°±45.01°、235.14°±63.34°。2.朱鹮平均出生扩散距离为18.14±25.97km(n=19),其中雌性平均出生扩散距离(36.02±35.76km,n=8)显著大于雄性平均出生扩散距离(7.13±5.8km,n=11)(Mann-Whitney Test:Z=-2.10,P=0.04)。因此其出生扩散呈雌性偏倚型(female-biased)模式,符合“避免近亲繁殖假说”及“婚配制度假说”。3.朱鹮繁殖扩散方向是均匀分布的(Rayleigh’s Z=2.598<Z0.05=2.948,P>0.05),不存在集中趋势。雌、雄个体的繁殖扩散方向也为均匀分布(Rayleigh’s Z=1.318<Z0.05=2.972,P>0.05;Rayleigh’s Z=1.335<Z0.05=2.972,P>0.05),不存在集中趋势。4.雌性朱鹮繁殖扩散率为81.3%(n=16),雄性朱鹮繁殖扩散率为66.7%(n=21),雌雄个体扩散频率差异不显著(Fisher’s exact test,P=0.46)。朱鹮平均繁殖扩散距离为0.53±0.84km(n=73),其中雌性平均繁殖扩散距离(0.73±1.05km,n=35)显著大于雄性平均繁殖扩散距离(0.32±0.47km,n=38)(Mann-Whitney Test:Z=-2.17,P=0.03)。因此其繁殖扩散呈雌性偏倚型(female-biased)模式,符合“婚配制度假说”。5.朱鹮的年龄与扩散距离呈正相关关系(Spearman,r=0.59,P=0.04,n=73)。雌、雄朱鹮的年龄与其扩散距离也均为正相关关系(Spearman,r=0.81,P=0.02,n=35;Spearman,r=0.83,P=0.02,n=38)。即随着年龄的增加扩散距离也在增加。6.朱鹮的种群密度与扩散距离呈正相关关系(Spearman,r=0.81,P=0.01),即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扩散距离也会增加,符合“避免竞争假说”。7.朱鹮子代的出生扩散方向存在集中趋势(Rayleigh,s Z=4.179>Z0.05=2.945,P<0.05),平均向量227.837°±64.78°,大致为西南方向。其异性亲本的繁殖扩散方向是均匀分布的(Rayleigh’s Z=2.572<Z0.05=2.945,P>0.05),不存在集中趋势。说明子代在分布空间上有远离其异性亲本的趋势,避免了回交的发生,符合“避免近亲繁殖假说”。8.朱鹮子代的出生扩散距离与其异性亲本的繁殖扩散距离差异显著(Paired T-test,P=0.04),说明朱鹮亲子代之间是朝着不同方向以不同的距离扩散,可避免近亲交配的产生,符合“避免近亲繁殖假说”。9.上述研究结果不仅阐明了朱鹮再引入种群出生扩散和繁殖扩散的距离、模式及其产生机制,而且对于后续朱鹮再引入种群建立过程中生境走廊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有助于实现其专业化发展,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受个人科研能力、对科研的认识以及科研氛围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粤西北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实然与应然状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粤西北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是一件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涉及教师自身科研意识的提高、中小学校科研平台的搭建、师范院校专家引领以及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鼎力扶持。
学位
学位
一氧化碳气体是钯催化羰基化偶联反应中重要的羰基来源,但其自身毒性较高,且气体钢瓶的使用存在操作复杂、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故非气体式羰基源的发展和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常见的羰基源分为三类,有机小分子类CO等价物所含CO的质量百分比较高,且分解产物毒性较小,但其存在释放条件剧烈、释放条件与催化条件不兼容、原子经济性不佳等问题;羧酸衍生物类CO代用品的CO利用率较高,且常与双室反应装置配合使用,避免
朱旭:您在世纪之交进入到武汉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也是中国学术思潮激烈涌动的时期,您缘何决定继续升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能不能谈谈您此时的学术思考或者人生规划?周新民:世纪之交也是中国学术开始转型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大概有三次重要转向。一九八〇年代之初,学术研究呼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开始从西方广泛引进各种思潮和学说,而启蒙思想是被引进的重点思想资源。因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
期刊
学位
茂钛(Ⅲ)配合物因其在单电子转移的自由基催化反应中的广泛应用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其中配合物结构是决定其催化反应性最重要的一环。新型茂钛(Ⅲ)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基本性能研究不仅能丰富茂钛配位化学理论体系,而且对理解相关催化性能,进一步合理设计单电子转移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合成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新型茂钛(Ⅲ)配合物,通过结构表征、性质表征和理论计算,探究其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此类配
报纸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通过金属节点与有机配体之间配位相互作用力构成的结晶多孔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可调控的结构及功能、大的比表面及大的孔容。而其中二维MOF材料不仅保留了 MOF材料本身特有的特性,而且也引入了二维材料所具有的优点。但是二维MOF材料的可控制备依然存在挑战。因此,制备可控的二维MOF材料及其衍生物,并探索这些材料在催化及生
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以其无损、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响应快速等优点,在食品检测、生物传感、生物医学成像、虹膜/人脸识别、夜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发光材料的发射波段和特征可将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近红外一区(NIR-Ⅰ,650-1000 nm)的发射光具有穿透能力强、吸收系数小、热效应小等特点,且与多种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振动频率相匹配,可以设计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