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欧洲陶瓷纹样中的中国风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并在欧洲的艺术领域中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了欧洲的陶瓷设计还包括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园林设计等等。中国与欧洲的这段跨文化交流推动了欧洲艺术的发展,激发了欧洲艺术的自我阐释与展开,在中国风设计传入欧洲之际,正逢欧洲要摆脱巴洛克艺术的压抑,而中国艺术的规整和严谨折射了当时的西方艺术的趣味点,中国的艺术品与欧洲人当时的审美不谋而合。也是在这个时期,西方艺术的装饰化造型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瓷器纹样对于欧洲瓷器纹样的影响,通过中国瓷器纹样在欧洲瓷器上的演变,得出“中国风设计”并不是欧洲对于中国陶瓷的一味的模仿以及照搬,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也是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过渡。这种跨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作用:就前者而言,它是一种形式上的革新和表达,也就是体现在形式的感知上,因为它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传递,所以它更易于被形式化、象征性地使用,中华艺术的自然赋形会规整化处理。至于后者,则是对西方美术本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西方艺术的交汇,无论是临摹、发挥、再创作,都体现了当时西方艺术的审美趣味:规整、严谨。
其他文献
张祯麒先生作为北大荒版画发展的先驱,追其毕生为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和版画艺术形式的探索做出巨大贡献,黑龙江版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领路人的指引,他的版画作品按地区分类,可分为五大系列(海南系列、北大荒系列、新疆系列、内蒙古系列、非洲系列),每一系列的作品都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海南系列的版画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南是张祯麒的出生地,作者把对这片热带雨林浓郁的家乡情怀谱写在其绘画当中,同时海南也
学位
由于其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英语中动构式的生成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英语中动构式生成机制的研究,前人多从生成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视角展开研究。但目前鲜有学者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英语中动构式的生成机制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试图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对英语中动构式本质特征的生成展开分析,以期为英语中动构式的生成提供一个合理的机制。本文研究问题如下:(1)在英语中动构式中,副词是否具有
学位
台阁体书法兴起于明朝初年,盛行明清两朝,是中国书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产物,在书法发展史中有着独特的位置。沈度是书法史上第一位真正有影响力的台阁体书法家,其书风深受当时朝廷官方和广大士大夫阶层所推崇,影响力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台阁体书法不仅成为两朝官方文件的通用标准书体,还规范了科举、出版、教学等多种文化活动的汉字使用,其历史作用将永远不会被抹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沈度台阁体书法作为研究对
学位
《浮生六记》是清朝文人沈复所著的自传体随笔,以夫妻的家庭生活为主线,运用简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与妻子陈芸的婚姻生活,闲情逸趣,文学批评以及山水游记。作为一部反映清朝时期的文人生活的作品,《浮生六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现有的四个英译本也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林语堂的版本,而且大都集中在译者主体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几个角度,弱化了美学思想在译
学位
20世纪初,传统中国画面临着西方文化大规模冲击,呈现出了巨大的变革。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美术思潮及绘画技法也猛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绘画观。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画是守护还是拓进,成为了民国时期理论家、画家笔下变革或守护的争论核心。此时的中国的理论家、画家以地域文化特点为基石,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中国画的改良与守护。20世纪20——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洋画运动,许多新思想的画家
学位
报纸
学业浮力指学生成功应对学校日常学习活动中典型的学业挫折与挑战的能力。本研究在结合国内外学业浮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的研究大都采用了量化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特殊的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的传统学业复原力水平的情况,以及对中学生学业浮力情况的相关分析。而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浮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采用混合式的研究方法,以165名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胡月琴等人(2
学位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当代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代表作品,该小说荣获2009年度普利策小说奖。《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一部关于悲伤、孤独和爱的小说,讲述了小镇上普通人充满张力的生活。目前,对《奥丽芙·基特里奇》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作品中的性别与年龄,或创伤与救赎,鲜少关注文本中的逃离现象。本文创新性地结合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事件理论,分析和解读《奥丽芙·基特里奇》中的逃离事件,旨在揭示作
学位
由于西画东渐的影响,清宫仕女画有别于传统仕女画其中较为显著的原因是透视的应用。仕女画作为清代宫廷绘画中常见的一个画科,透视在这里的应用反映着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情趣以及社会文化内容的多种演变。学术研究者对清宫仕女画的整体研究内容丰富,同时在部分研究中肯定了清宫仕女画关于透视的运用,但是并没有对透视与清宫仕女画做深入研究,尚未厘清其中的内在关联。本篇论文共包括五篇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重点针对本论文的选题
学位
1959年颜仲凭借《鲁迅像》一举成名,此后便开启了自己长达一生的黑白文人肖像木刻创作。这幅成名作既是颜仲整体黑白木刻创作模式形成的起始点也是其创作模式形成前的初探。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宽了对于鲁迅性格形象补遗与填充的思考路径。使得这幅作品有别于以往固定模式化的鲁迅图像诠释,最终成为经典一作。由此颜仲也将文学阅读视为自我黑白木刻创作构思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后的木刻创作中除对人像基本外貌的捕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