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1C蛋白对麦蛾柔茧蜂安全性评价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对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Bt杀虫蛋白可能通过对寄主的寄生而传递至其天敌体内。鳞翅目寄主取食转Bt基因抗虫作物后,其生长发育通常受到显著不利影响,从而产生“猎物质量介导效应”导致无法对其天敌进行准确的安全性评价。消除这种效应后,能大大提高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可靠性。本研究选择鳞翅目害虫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及其寄生天敌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注射Bt蛋白至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中,将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作为Bt蛋白的载体,构建了一种适合外寄生寄生蜂的Tier-1安评体系。结果表下:(1)单头印度谷螟老龄幼虫注射70ng浓度为0.5ng/nl的Cry1C蛋白至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后,Cry1C蛋白在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中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在注射0h时,近注射端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Cry1C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远离注射端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Cry1C蛋白的含量;注射0.5h后,两者无差异。被麦蛾柔茧蜂寄生后,Cry1C蛋白在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中的浓度在7天内趋于稳定,且含量始终高于直接取食转Bt基因稻谷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Cry1C蛋白含量(1.72 ng/g)的10倍以上,生测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中Cry1C蛋白具有生物活性。而未被麦蛾柔茧蜂寄生的状态下,Cry1C蛋白在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中的含量会一直下降。(2)印度谷螟幼虫血淋巴中的高剂量Cry1C蛋白对麦蛾柔茧蜂的卵孵化率、卵至成虫发育历期、雌性率、蛹重、初羽化(雌、雄)成虫体重、成虫寿命、存活率以及生殖力均无显著负面影响;而阳性对照GNA对麦蛾柔茧蜂的卵孵化率初羽化雌成虫体重、初羽化雄成虫体重、成虫寿命以及生殖力造成负面影响。(3)Cry1C蛋白能通过印度谷螟血淋巴传递至麦蛾柔茧蜂体内。Cry1C蛋白可在麦蛾柔茧蜂幼虫体内不断累积,在麦蛾柔茧蜂老熟幼虫体内富集量最高;麦蛾柔茧蜂蛹内、成虫体内的Cry1C蛋白含量不断下降,低于麦蛾柔茧蜂幼虫的Cry1C蛋白蛋白含量,远低于印度谷螟血淋巴中的Cry1C蛋白含量。然而,麦蛾柔茧蜂成虫体内Cry1C蛋白含量低于检测值下限。
其他文献
未导致故障的雷击可能会造成超高压线路暂态保护的误动,对这种雷电干扰的识别是暂态保护实用化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全面分析了输电线路中雷电干扰和故障情形的模量行
<正>50年前,一个伟大而年轻的生命离开了世界。到了今天,他的名字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他的名字就是雷锋。今年是雷锋因公殉职50周年,本刊特开设专栏,以兹纪念。
清朝入主中原268年,以孝庄辅政始,以慈禧专权终,“女主政治”的意味不可谓不浓。但两位颇具心机与才干的“太后”之间的大约200年,清廷后宫相对安宁,女性干政绝非常态。$$ 然而雍
会议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指从电力负荷自身的变化情况以及经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出发,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以未来的经济、气象等
针对地质条件不良情况下盾构到达出洞的常见问题,发明了一种基于钢套筒的盾构接收技术,主要对施工过程中该技术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详细描述,有效降低了盾构到达
癌症降低人类生活质量,危及生命,是长期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之一;因此,根治癌症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和目标。本论文在总结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和近年来新兴的光热
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统计资料,比较分析了西部地区各省的教育消费水平,探讨了甘肃省教育消费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促
<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城乡医保制度分割产生的政策不统一、管理效率低、基金共济能力弱、待遇不均衡等问题日渐突出。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
几丁质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是可以催化几丁质脱乙酰基反应生成壳聚糖的酶类。壳聚糖因其具有抗菌、抗癌、抗病毒等特性,在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
人类2500年来一直为苏格拉底之死的不解之谜绞尽脑汁。柏拉图留下他的老师去世时的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他死于同他一样热爱自己母邦的同胞之手。他的死难以唤醒沉溺于昔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