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在交通流诱导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拥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流诱导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和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车辆的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挤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 交叉路口作为城市地面道路交通的主要集散点,是产生交通拥挤的主要环节,对其交通流进行合理分析和诱导,是研究城市交通问题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实时动态交通是交通流诱导的核心和基础,而实时交通流预测是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的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现状,以交叉路口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别对交通状态的识别、实时交通流量预测和实时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FCM)算法。首先,该算法要解决聚类数目和模糊指数的选取问题。本文在对交通状态基本特征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交通工程理论知识,将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分为四个等级,从而解决了聚类数目的选取问题;至于模糊指数,本文采用启发式方法来确定模糊指数,使隶属函数尽量覆盖整个输入空间;其次,在对上海市某交叉路口的实际交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仿真分析基础上,结合交通的实际情况以及饱和度与交通状态相关性分析,得出了饱和度的辅助判定依据;最后,在该算法的基础上,以饱和度为辅助判定依据,结合实际交通数据重新进行判定。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道路交通状态进行识别。 2、针对实时交通流预测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BP 网络预测模型。本文着重对各种改进的BP 训练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寻求最佳的BP网络预测模型。LM 算法是梯度下降法与高斯-牛顿法相结合的一种数值优化算法,既有高斯-牛顿法的局部收敛,又有梯度下降法的全局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就训练次数及准确度而言,LM 算法要明显优于其它改进的训练算法;应用LM训练算法的BP 网络预测模型不仅训练时间和预测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各项预测性能指标都足以满足实时交通流预测的要求。 3、针对实时交通流分配模型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MAGA)。在该算法中,对于适应度小于种群平均适应度的个体,个体以较大的概率进行交叉和变异;对于适应度大于种群平均适应度的个体,其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随着个体适应度接近当前最好个体适应度的程度而动态调整。这样既能保证在进化的初期阶段进化速度快,又能保证在进化的后期阶段进化效果较好。事实上,从仿真结果来看,与普通的遗传算法(GA)相比,该算法不仅能增强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还能加快遗传进化速度。
其他文献
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是砂状氧化铝生产新工艺过程的关键工序,其分解率梯度与末槽分解率直接影响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本文针对中州分公司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
由于CTI(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的发展使呼叫中心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较呼叫中心实现技术的发展,对呼叫中心管理的研究显得有些滞后。而针对呼叫中心的排队模型研究更是如此。
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往往要求对病人的病变部位进行多次成像,以获取互补、有效、全面的信息,提高医生的诊断治疗效果,这就需要进行医学图像的信息融合,把多幅图像的信息融合在
随着机器人学在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工业,军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显著。目前大部分机器人的控制都是需要定位信息的。然而对于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如洞
Affinity propagation(A P)算法是一种高效率的聚类算法。其运行时间比典型的k-中心聚类算法要少得多,聚类效果也显著提高。但是AP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聚类算法,它的缺点是
近年来,网络化控制系统作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控制需求的增长,如何实现更高精度、更高效率以及更
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海上船舶的数量不断增长,船舶间发生碰撞的事故也变的越来越多。如何制定出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船舶间事故发生的数量,一直是船舶领域热门的研究方向
超声波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由于电机特性的不同,其测试技术不同于已发展成熟的电磁电机的测试技术。因此,探索适合超声波电机的测试技术,构建一个超声波电机的自动测试系统,以测试、研究和分析超声波电机的特性,对超声波电机的原理及其控制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超声波电机测试技术及其实现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基于实验室现有设备构建了超声波电机的自动测试系统,对系统上下位机的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开发,
本文针对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发展现状,在系统分析当前各种建模方法,并综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表面、体
本文对Agent的基本理论、学习机理、交互机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构建了基于Agent的虚拟企业联盟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系统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