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拟探究硬膜外阻滞是否减轻肝门阻断下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并探究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因左肝内外胆管结石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并择期在肝门阻断(Pringle法)下行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3565岁,体重指数(BMI)为18.025.0,ASA分级为I或II级,术前肝肾功能正常,肝功能Child-Pugh评分<7分(分级为A级),无严重心肺疾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GA组(全身麻醉组)、GE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切皮前(Tl)、肝门开放前(T2)、再灌注后1h(T3)、2h(T4)、6h(T5)、24h(T6)两组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L-6、TNF-α指标。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切除肝脏组织的重量、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手术用时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LT、AST指标:在T1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ALT、AST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6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ALT、AST指标升高,与T1时刻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6时刻,虽然GE组患者血清中ALT、AST指标升高的趋势与GA组相似,但是GE组患者血清中ALT、AST指标较同时期GA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DA、SOD指标:在T1、T2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MDA、SOD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的MDA指标较T1、T2时刻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刻,虽然GE组患者血清中MDA指标升高的趋势与GA组相似,但是GE组患者血清中MDA指标较同时期GA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T6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MDA指标降至T1、T2水平,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的SOD指标较T1、T2时刻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刻,虽然GE组患者血清中SOD指标下降的趋势与GA组相似,但是GE组患者血清中SOD指标较同时期GA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T6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的SOD指标恢复至T1、T2水平,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TNF-α指标:在T1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6时刻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指标升高,与T1时刻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6时刻,虽然GE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指标升高的趋势与GA组相似,但是GE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指标较同时期GA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肝门阻断下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患者HIRI,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脏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