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叶形态特征与元素含量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期定位试验在商丘国有林场研究了一个生长周期内7年生泡桐(Paulownia fortunei)人工林的叶形态特征与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节中泡桐叶形态特征与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可用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模型进行描述,且通过拟合得到的多个生理生态极值与实际基本吻合。如泡桐LA(单叶面积)、干鲜比(RDF)的生长时间变化可用Growth曲线描述,LDW(叶干重)、SLW(比叶重)的季节动态用Exponential Growth拟合最优,WC(叶含水率)与SLA(比叶面积)与生长时间的相关关系为Cubic型,LFW(叶鲜重)的季节变化曲线可以用Logarithm模型描述,LN(叶片数)的季节动态为Hyperbola型,泡桐叶形态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也可用多种数学模型描述,此外,按照Between groups linkage(类间平均链锁法),对生长季节内叶形态特征进行Hierarchical Cluster Anlysis(聚类分析),可以把泡桐的生长时间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即生长迅速期、生长稳定期与生长衰老期。 泡桐叶不同元素季节变化趋势不同,其季节变化动态模型、相互关系及生态极值不同。泡桐叶N、P、Ti浓度的生长时间变化可以用Cubic模型描述,K、Ca、Mg、Zn、Cu、Mn、V元素浓度季节变化动态为Quadratic型,Fe、Al、B为ExponentialGrowth型,Na为Exponential Decay型,Ba为Rational型,Sr为Linear型,Ni、Li元素波动程度较大,没有良好的数学模型可以描述其季节变化规律。生长季节中泡桐叶各元素间存在着数学关系,多数关系也可以用数学模型拟合。根据聚类分析的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距离)方法可以把一个生长周期内的18种元素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N、P、K、Zn、Cu、Mg、Na等7个元素,生长季节中它们共同的变化趋势特征是生长初期浓度相对较高,生长季节术期相对低,整体呈降低趋势;第二类包括Ba、Sr、Ca、Mn、B、V等6种元素,呈现增加趋势;第三类包括Al、Ti、Fe、Ni等,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第四类为Li元素浓度极低变化波动比较大,而且规律性不强。通过多元分析建立了有多个代表性元素参与的回归分析模型Mg=1843.440+25.797 Zn+0.107Ca-23.295 B-1.697Al+0.836 P-0.30 N。通过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发现,一个生长周期内,N、Ca、K、Mg、P、Fe浓度各自均与其余的17种元素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Al、Sr、Mn、Na、Ba、B、Zn、Cu、Ti、V、Ni、
其他文献
为获得准确的间谐波信号的频率分布估计值,提出了基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IGG(Institute of Geodesy&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法和扩展傅里叶变换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报纸
<正>人物名片:夏飞,广西财经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首位经贸与南海问题国家级重大项目研究专家、我国交通经济与高速公路经济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主要研究"区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考量翻译中文化性别差异、语言性别差异以及性
本文简要综述了水中无机砷电分析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包括阳极溶出伏安法、阴极溶出伏安法、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以及电化学生物传感等内容,引用文献60篇。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城镇形态的无序扩张和不合理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从研究内容来看,既有
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在八十年代曾进行过低等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本文在继承原有部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对厂拌热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当前国
计数器作为一种数据采集设备,是各领域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时钟、定时器、分频电路、状态机等应用中都有应用。针对传统计数器功能单一,电路复杂、调试困难,设备升级、维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绿色检测技术”的代表,具有高效、快速、成本低、无损伤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农业、医药临床和生化等领域。现实生活中室内空气的检测
中国北方地区在过去的历史时期曾经有广泛分布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良好。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开始,为了获取猎物、建造居住场所、种植农作物,原始人群已经开始使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