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一直是国人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人们关注和参与教育的热情日益高涨。对教育的期望值越大,对教育的不满和批评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学校教育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因而师生关系理应成为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客观地存在着冲突与对抗。师生冲突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表现为师生沟通困难或无法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对抗和紧张。由于师生之间发生的冲突而导致的校园流血事件频频发生。在中学阶段,由于高考压力的客观存在,师生冲突虽然没有激化成大的流血冲突,但也屡见不鲜。师生冲突直接干扰了教育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在师生之间酿成惨案,在我国国内,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教育界对师生冲突的事实往往归咎于是个案,从而使得人们对师生冲突重视不够.然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师生冲突作为大量存在的教育事实,逐渐走进我们的研究视野。笔者是中学的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行为,所以这里只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师生课堂冲突这一话题。发生在课堂管理过程中的冲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一种教育现象。由于教师和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对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的理解也不同,就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当矛盾进一步激化或不可调和时,就会产生冲突。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师生课堂冲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我们也不否认,有些矛盾并不会激化,只有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才会上升到冲突这样一个层次,因此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师生课堂冲突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师生冲突也是一种合理现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一旦矛盾上升到冲突阶段,要学会艺术地处理各种课堂冲突。必要时,更需要和学生在课下进行及时的沟通,尽量把课堂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所以,在探究和解决这一师生冲突的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将这一现象放在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来进行探究,即不仅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行为,更要考虑到师生双方的文化素养、心理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师生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它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理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师生冲突解决不好,会极大地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及教师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师生冲突的成因、类型、发展阶段及解决办法。冲突是由师生矛盾引起的,它的成因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它涉及到了师生的价值观,师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校的管理力度和社会对教师教育的整体看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当双方矛盾激化时,这种冲突就会上升到对抗性的冲突,严重的会酿成流血事件。由于各种因素,我们无法避免师生矛盾,但我们可以在矛盾产生之初,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避免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进而演变成激烈的冲突。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