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成功率的提高使得保留患者股骨头(下称保髋)的治疗受到一定挑战,故而在临床中必须把握好适应症,需要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核磁共振(MRI)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用于骨科临床后发展迅速,目前在骨坏死方面主要用于早期诊断和判断坏死的范围、位置。基于MRI对组织特性的良好识别性,本研究观察其对于股骨头坏死的信号表现,以期发现更多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2003-2004年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保髋手术配合生脉成骨系列中药治疗。术前X片评估:按ARCO分期方法进行分期Ⅰ、Ⅱ、Ⅲ、Ⅳ期,观察术前正蛙位X片病灶周围有无硬化带。术前MRI评估:(1)股骨头内分离情况:贯穿带、软骨与骨分离,软骨下骨与骨分离;(2)股骨头内信号的病理分期;(3)冠状正中位的髋臼负重区下结构;(4)将股骨头骨髓水肿评分和关节积液评分相加记为关节的瘀积指数。评估术后随访X片以观察疗效。 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反映的病理分期中,处于中期的治疗结果差,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RI病理分期的中期病例行不同手术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反映的患髋瘀滞程度重者结果差,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出现不稳定表现治疗差,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酒精组出现软骨下分离多于激素组,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的X片显示硬化带有无、ARCO分期Ⅲ期时采用的不同术式、MRI显示处于中期时采用不同术式,以及硬化带有无各因素所产生结果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常规的MRI检查可以发现坏死股骨头内的一些不同信号特点,以反映股骨头的修复过程,并且发现股骨头内不稳定的情况,这与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结果是有关系的。MRI检查所显示的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可以作为中医从瘀论治股骨头坏死的客观指征之一,并且关节的瘀滞程度是和预后相关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用MRI信号表现判断股骨头坏死治疗的预后是有一定价值的,并且对于进一步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客观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