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批评观照下,沈从文创作呈现出复杂的生态面貌。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梳理其生态意识的流变,在比较研究中考察其独特的生态观念,旨在进一步理解沈从文对生态问题的文学表现及深入思考,探究沈从文创作之于生态批评与写作的资源性意义,并以期拓展审美与批评视野、反思现阶段生态批评中多元文化立场的二元实质、合理化生态批评的审美内涵。本文在绪论中对生态批评做了理论界定,并提出选题依据。正文分三章。第一章论述沈从文创作的生态呈现,根据其生态关注点及生态思考的不同,细致分析各阶段创作,勾勒其经由回望生态家园、表达生态隐忧、确立生态信仰而最终走向生态圆融的生态意识流程。第二章通过比较来解析沈从文创作独特而复杂的生态观念。本章把沈从文创作与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乡土创作、中国现代主流乡土写作以及美国生态写作先驱梭罗的游记散文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沈从文创作中生态意识与其他思考的纠结,并以此凸现其生态观念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第三章强调了沈从文创作的生态学意义,指出其对和谐共生生念意识的肯定与反思、对生态伦理的文学表达、对生态文学以及现代文学生态内涵的扩充。结语部分则总结了在生态批评视野中研究沈从文创作的意义。沈从文对生态思考的卓越表达,给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益借鉴。其创作因关注到生态整体利益而具有“去中心”的倾向。他对自然以及其它边缘生态力量的肯定与认可,承接了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念,较为充分地表达了对和谐生存状态的向往,表现了可贵的生态责任感和自觉的文明批判,并且促使人们从爱与美善的角度思考各种生态关系,思考人对和谐生存状态的内在需求,促生了中国现代生态意识与生态文学,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态。在自然、社会、精神、文化各领域生态危机频频发生的当下,开掘沈从文创作的丰富生态内蕴,总结其中富含的生态学意义,其救正此类危机的作用亦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