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式语法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之上的语言研究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Adele E. Goldberg教授是构式语法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专著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在书中,作者探讨了以下理论问题:为什么论元结构构式(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s)具有独立于词语的意义,构式在解释小句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时起着什么作用,构式和动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构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怎样系统地研究构式,以及构式的能产性程度如何。作者还对英语中的双及物构式、致使-移动句式、动结构式、以及way构式等四个构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本文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目前的构架语法的四种模式: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Fillmore & Kay的构式语法,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以及Goldberg的论元结构构式语法。其中主要介绍了Goldberg构式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观点,论述了Goldberg所认为的构式语法的优点。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基于对汉语的研究经验,讨论及其进步与局限。作者认为,构式语法印证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语法和语义关系的基本原则;其分析具有建立在经验事实之上的直观性;不同使用频率的结构得到了同样的重视;对人类语言的一些语法共性做了成功的解释;其研究对象明确而具体;也符合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其理论将共时语法系统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可以成功地解释词汇语法化的诱因;借助于模因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词类的活用。第四章论述了构式语法的局限性,即对构式概念的不合理扩大掩盖了两类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差异,从而也造成句子分析的繁琐;它尚未解决语法结构的多义性问题;无法解释一个构式的结构意义形成的原因;适用的结构类型也很有限。最后部分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