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几年,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而且致死率居所有癌症中的第4位。胰腺癌确诊时已有90%的患者发生转移,侵袭和转移为胰腺癌病情恶化,最终危及生命的主要特性之一,通过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破坏胰腺周围正常结构,脱离原发部位,分布于周围组织及间隙,并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到达不连续的组织继续生长。同时由于胰腺包膜的缺乏,周围丰富的淋巴和血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胰腺癌迅速侵袭和转移,常从胰周、腹膜、十二指肠的局部蔓延发展成肝、肺、多脏器的全身转移,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因此,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是化疗。随着近几年专家学者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多年的临床实践也已经证明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但是,目前胰腺癌的发病及转移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治疗胰腺癌的靶向药物及其作用位点还很不清楚。深入研究胰腺癌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的机制,对于靶向药物的研制及作用位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转化生长因子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 TGFβ1)是一种功能性多肽类细胞因子,其受体几乎分布于所有组织,它通过调节细胞的增长、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侵犯以及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EMT过程中,其可以通过信号转导通路介导核转录因子Snail家族的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上皮细胞间连接结构。但目前有关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TGFβ1诱导EMT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比较少。研究目的:探讨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TGFβ1诱导EMT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用TGFβ1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检测CDH1(编码E-钙粘蛋白)等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去甲基化剂5-氮杂胞苷(5-Aza)以及相关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检测CDH1表达水平的改变。实验结果:TGFβ1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CDH1 mRNA的表达下降(P<0.05),CDH2(编码N-钙粘蛋白)mRNA的表达升高(P<0.05)。Snail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HDAC1和HDAC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使用TGFβ1、TSA、5-Aza以及相关基因的siRNA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 TGFβ1+TsA组与TGFβ1组相比,CDH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TGFβ1+5-Aza组与TGF β1组相比,CDH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TGF β1+Snail-siRNA组与TGFβ1组相比,CDH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TGFβ1+HDAC1-siRNA与TGFβ1组相比,CDH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TGFβ1+HDAC2-siRNA与TGFβ1组相比,CDH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1)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TGFβ1可诱导EMT发生;(2)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HDAC2和Snail在E--钙粘蛋白的下调中起重要作用,HDAC2和Snail可能成为预防肿瘤发生发展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