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稻瘟病菌的遗传谱系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本研究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大小在564bp—23kb之间。经算术平均数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其中L3、L6、L9为优势谱系。病菌的遗传谱系与寄主品种和采集地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谱系L3、L6、L9分别为品种汕优63、糯谷、冈优22的优势谱系,且分别为石柱、万州、忠县稻区的优势谱系。这为重庆地区稻瘟病的抗病育种、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研究通过鉴别寄主对菌株的抗感反应鉴定生理小种的传统方法,测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3、本研究还对来自相同或不同谱系的1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菌株致病性与其遗传谱系、生理小种、寄主及采集地均存在密切的关系:来自同一谱系和寄主,小种类型相近的菌株,其致病性相似率最高;分离自不同寄主,但属于同一谱系和采集地点,小种类型又相近的菌株,其致病性相似率也较高;来自不同谱系和寄主的菌株,其致病性差异较大。这将有利于保证选择用于抗病品种选育的代表菌株能真正代表田间的群体组成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对新品种及抗源的抗性进行评价,更好地指导抗瘟育种。
其他文献
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PICC置管后穿刺的54例患者,分别为观察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重要世界性病害之一。准确可靠地鉴定生理小种的类型,明确其致病性差异对该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寄主受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依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
微红梢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梢斑螟属,该虫生活隐蔽,是松树上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之一。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主要研究了微红梢斑螟的种群动态及其转梢机理,获得如下结果:1、微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α-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报道两例服用抗风湿药酒、药丸导致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患者均于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休克,使用利多卡因、呋塞米、补液获得满意疗效,对其护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