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天文观测、深空探测等空间技术的发展要求,我国拟在新疆建造110米口径超大型全可动天线。建成后的110米天线可感知所观测天区内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发出的电磁波,承担脉冲星观测、宇宙暗物质和结构形成研究以及探索未知天体等多种课题实测研究的需要,并与国内其它射电望远镜形成互补,更有效的开展各类巡天工作,全面推进我国射电天文的发展水平。为实现这些科学研究目标,110米天线需要满足2.5角秒(1/1440°)的指向精度要求。与国内外同类型的反射面天线相比,其超高的指向精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整体结构重达6000吨,40层楼高,反射面面积相当于26个篮球场大,使得实现这一指向精度要求变得异常艰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天线指向精度的主要因素,明确了结构变形与装配制造形成的轴系误差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天线轴系误差的分类及表现形式。对方位轴误差、俯仰轴误差、反射体变形引起的机械轴误差以及三者共同作用时的综合误差分别进行分析,推导了轴系误差与指向误差的影响关系式,并可用于指向误差的定量计算,进而分析了轴系误差与指向精度的影响机理,明确了两者的影响关系。另外,基于110米天线结构,对风荷及重力载荷作用下,天线各轴系的结构变形进行分析,确定了各载荷对轴系误差的影响。利用所推导的公式,计算了轴系误差对天线指向精度的量值影响,并与ANSYS软件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假定各轴系制造及装配误差的分布规律,讨论了随机误差对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最后,根据110米天线结构的分析结果,确定了倾角仪的安装位置,推导了各倾角仪测量数据与天线方位角误差、俯仰角误差及指向误差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在工程实际中根据倾角仪测量数据来计算相应指向误差的目的,为后续实验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针对轴系误差所引起的指向误差,分析了补偿机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补偿可明显降低轴系误差对指向精度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