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铁笼养殖技术比较研究在红树林和光滩两种样地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对养殖性状、营养成分及其基底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挑选平均体重为(11.78±2.40)g的拟穴青蟹作为种苗,共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1)光滩不投饵组、(2)光滩投饵组、(3)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4)红树林林下投饵组,每个实验组设计三个平行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只,以新鲜小杂鱼作为饵料。铁笼的规格(长×宽×高)为1 m×0.8 m×0.4 m,铁笼内部隔4个铁板,形成5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大小为0.2 m×0.8 m×0.4 m,采用单养模式。养殖周期60 d,实验结束时进行存活个体计数和体重、甲壳宽、甲壳长等养殖性状的测量,并取肌肉进行营养成分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养殖性状:林下投饵组、光滩投饵组、林下不投饵组和光滩不投饵组终末平均体重分别为(83.36±7.14)g、(76.00±7.05)g、(42.99±9.39)g和(19.54±3.10)g,体重分别增长了6.87、6.25、3.32和1.32倍;出肉率分别为30%、29%、22%和20%;肥满度分别为0.64、0.64、0.63和0.60;成活率分别为40%、40%、33.3%和20%。4组中投饵养殖方式的各项养殖性状较好,以红树林下投饵养殖方式最优。2.营养成分:各组实验蟹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均较高(77.00%-80.14%),粗脂肪含量均较低(0.91%-1.73%),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红树林下养殖两组实验蟹肌肉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粗脂肪低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接近于林下野生组。各组实验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为68.03%-76.10%,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25%-35.53%,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6.80%-40.57%,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45.22%-47.29%,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84.34%-89.77%,鲜味氨基酸的总量为33.59%-38.20%,占比高达48.35%-50.20%。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拟穴青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草氨酸或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支链/芳香比值在1.87-2.02,接近鸡蛋蛋白标准。各组实验蟹肌肉中氨基酸组成以林下野生组为最佳,红树林下养殖两组的氨基酸组成优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其中红树林下投饵组接近于林下野生组。各组实验蟹肌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8.80%-13.6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7.34%-41.14%,两者约占50%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的相对含量较高,占30%左右;n-3/n-6的比值在2.5以上,说明脂肪酸营养均衡,并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各组实验蟹肌肉中PUFA含量以红树林下投饵最高,红树林下养殖两组高于光滩养殖两组。3.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层深度为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都会产生影响,对土层深度0-10 cm的影响大于土层深度10-20 cm,各养殖实验组都能提高土壤的有机碳、总磷和总氮的含量,其中以红树林下投饵养殖组的影响最为显著;除了林下投饵组能显著提高土壤pH外,其他养殖组对pH值和盐度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与光滩养殖拟穴青蟹相比,红树林下养殖拟穴青蟹在养殖性状和营养成分上更具有优势,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红树树生长。研究结果可以解决红树林恢复种植和当地渔民滩涂养殖的矛盾,既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更好地保护红树林,实现红树林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