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韦利《道德经》英译本解读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ouzhoudao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他的著作《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它虽五千余言,却因其思想性、哲学性及文学性在中国古代典籍史占有一席之地。因其文意深奥,思想广博,使之成为汉籍外译史上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中国读者,而且也对世界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战”后至今,《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不断被英译,故新译本层出不穷。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出版,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极具深远意义。因此,本论文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对韦利译本解析,以此剖析其译本对生态翻译环境的适应及此译本在汗牛充栋的译本中经久不衰的原因。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探究韦利《道德经》译文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继而为《道德经》今后的英译研究提供可用材料和翻译策略,同时此研究也可为韦利翻译思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国内学界对《道德经》的英译研究还有很多空间,因此对该课题的积极研究有益于促进《道德经》的英译在西方世界的进步,不仅推动了《道德经》的自身发展,也对《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采用了文献法,阐释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本文以韦利《道德经》译本为案例研究对象,在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韦利《道德经》译本的研究现状,论证本研究必要性。在原文和译文基础上,找出合适事例阐释用生态翻译学解释韦利《道德经》译本。
  论文拟解决问题是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研究视角,解读韦利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从三维转换角度处理中西文本异同问题,他的译本在东方文化和西方读者的接受度之间的平衡以及他的译文处理是否与原文对等。
  论文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将生态翻译学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研究中,为韦利《道德经》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印证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以此也为中国典籍外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从生态翻译环境出发,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工具分析韦利译本,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分析其译本的特点。通过研究,本文的结论是,韦利译本的成功得益于翻译过程中的多维度转换及译本具有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韦利译文根据“适应与选择”的基本翻译原则,并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了适应性选择转换,三个维度达到了有机结合和平衡协调,体现了整体和谐的翻译生态系统。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一词多义是众多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理解多义词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对于非母语的语言学者而言,常常会存在理解和使用偏误的现象。现代汉语的“能”和“会”是一对近义词,两者的语义功能既有同也有异。老挝语的“()(DAI)”是一个多义词,既能表达“能”,也可以表达“会”的意思,但表达的语义功能与汉语的“能”和“会”交叉,同中有异。老挝语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能、会”时,会因为母语的迁移作用,常常出现使用和理解
学位
近年来,亚太经济共同体理念得到普遍认可,越南与中国等诸多周边国家合作密切,诸多原因促使越南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中文愈加重要,读书成为了学习中文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越南的老师为了提高越南人的中文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进行了各种指导需要使用引导方法。针对学习汉语的人们来说,中级汉语读解课程是一门可以让学习中文的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析体会各个章节和具体句子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丰富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可
学位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化身博士》是他的代表作,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评论。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已经变成了双重人格的代名词,医学领域也开始广泛使用“Dr.Jekyll and Mr.Hyde”来指代具有双重人格的病人。国内外的学者大都从起源,体裁,叙事方法,双重人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很少有人从退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角度进
配价语法在语言研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配价语法为理论框架,以Reichardt(2014)的配价结构描写体系为基础,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动词APPOINT在主动句和被动句中的配价结构进行描写。之后利用语料库语言学中的搭配分析手段,对该词的支配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篇论文还分析了动词APPOINT的近义词ASSIGN和NOMINATE的配价结构,并与其进行对比,探索配价结构对近义词之间
学位
卡勒德·胡赛尼是21世纪著名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在其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已经出版了三部小说,享誉当代美国文坛。《灿烂千阳》于2007年出版,是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两位女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都面临着复杂的身份认同危机。从女权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视角出发,本文着眼于小说呈现的身份认同问题,借助拉康式精神分析中“父亲之名”的概念和贝尔·胡克斯对“姐妹情谊”的阐述,探究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认同之旅。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小说家和评论家。《智血》是奥康纳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充分体现了她的创作风格。小说讲述了黑兹尔异化、重塑的过程。对于《智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主题、宗教、写作手法、小说对比等方面,鲜有学者从空间理论角度对小说进行研究。  本文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采用文本细读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来剖析《智血》中黑兹尔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
学位
新闻报道作为大众传媒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美贸易战是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的大事件,持续的时间较长,一直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相关新闻报道的评价系统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中美贸易战的焦点问题和中、美媒体对此事件的态度。然而,很少有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对中美贸易战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本文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对中美媒体在中美贸易战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进行
学位
爱德华·保罗·琼斯(Edward P. Jones, 1950 — ),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知的世界》曾获美国图书批评家协会奖、普利策小说奖和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多样性。《已知的世界》挑战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通过黑人亨利?汤森由奴隶转变成同白人奴隶主一样残暴的黑人奴隶主的故事,琼斯揭开了一段被人们遗忘的真实历史,展现了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