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报道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对比分析——基于评价理论的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报道作为大众传媒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美贸易战是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的大事件,持续的时间较长,一直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相关新闻报道的评价系统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中美贸易战的焦点问题和中、美媒体对此事件的态度。然而,很少有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对中美贸易战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本文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对中美媒体在中美贸易战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为60篇有关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其中30篇来自《中国日报》,另外30篇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三个时期(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3月23日至2018年7月6日;中美贸易战:2018年7月6日至2018年9月24日;中美贸易战的缓和:2018年9月24日至2018年12月5日)开展研究。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态度、介入和级差的角度对三个时期中美贸易战新闻报道中的评价词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不同媒体在不同时期对中美贸易战所持的态度。
  研究发现,首先,在态度系统中,第一时期的评价焦点是美国向中国中兴公司发动的贸易战,《中国日报》对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的能力有正面评价,而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有负面评价。美国报纸则对美国的经济实力有积极评价,对中国中兴公司持有负面评价。第二时期的评价焦点是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中美报纸都对此持有负面评价。第三时期的评价焦点是中美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会议,中美报纸都对此持有积极的评价。其次,在介入系统方面,中美报纸采取的否定资源都多于肯定资源。新闻报道中否定资源的大量使用表明了中美双方对中美贸易战的消极态度。接纳和归属资源的使用使得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可信。最后,在级差资源方面,中美报纸均更倾向于使用语势而非聚焦资源,即双方都更趋于采用强化而不是量化,锐化而不是软化的评价手段。通过采用大量的级差资源,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记者的态度和立场,提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一词多义是众多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理解多义词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对于非母语的语言学者而言,常常会存在理解和使用偏误的现象。现代汉语的“能”和“会”是一对近义词,两者的语义功能既有同也有异。老挝语的“()(DAI)”是一个多义词,既能表达“能”,也可以表达“会”的意思,但表达的语义功能与汉语的“能”和“会”交叉,同中有异。老挝语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能、会”时,会因为母语的迁移作用,常常出现使用和理解
学位
近年来,亚太经济共同体理念得到普遍认可,越南与中国等诸多周边国家合作密切,诸多原因促使越南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中文愈加重要,读书成为了学习中文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越南的老师为了提高越南人的中文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进行了各种指导需要使用引导方法。针对学习汉语的人们来说,中级汉语读解课程是一门可以让学习中文的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析体会各个章节和具体句子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丰富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可
学位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化身博士》是他的代表作,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评论。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已经变成了双重人格的代名词,医学领域也开始广泛使用“Dr.Jekyll and Mr.Hyde”来指代具有双重人格的病人。国内外的学者大都从起源,体裁,叙事方法,双重人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很少有人从退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角度进
配价语法在语言研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配价语法为理论框架,以Reichardt(2014)的配价结构描写体系为基础,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动词APPOINT在主动句和被动句中的配价结构进行描写。之后利用语料库语言学中的搭配分析手段,对该词的支配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篇论文还分析了动词APPOINT的近义词ASSIGN和NOMINATE的配价结构,并与其进行对比,探索配价结构对近义词之间
学位
卡勒德·胡赛尼是21世纪著名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在其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已经出版了三部小说,享誉当代美国文坛。《灿烂千阳》于2007年出版,是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两位女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都面临着复杂的身份认同危机。从女权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视角出发,本文着眼于小说呈现的身份认同问题,借助拉康式精神分析中“父亲之名”的概念和贝尔·胡克斯对“姐妹情谊”的阐述,探究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认同之旅。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小说家和评论家。《智血》是奥康纳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充分体现了她的创作风格。小说讲述了黑兹尔异化、重塑的过程。对于《智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主题、宗教、写作手法、小说对比等方面,鲜有学者从空间理论角度对小说进行研究。  本文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采用文本细读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来剖析《智血》中黑兹尔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