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成为城市中的新兴群体——农民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农民工们外出打工习惯将妻儿带在身边,我国的人口流动方式开始由个体流动向举家迁徙转变。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也进入到城市中,他们将是城市未来的建设者与主人,其自身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流动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早期阶段,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且缺乏社会经验,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的情形下,很难适应好陌生的城市生活。社会工作致力于服务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助人自助理念的引导下,能够给予流动儿童支持与帮扶,有效帮助流动儿童解决城市适应问题,并提升其城市适应能力,为其以后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社会工作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介入还可以拓宽社会工作领域,丰富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而促进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本文以合肥市X社区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与服务对象访谈、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并且对社区现有资料的分析了解到X社区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分析该社区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适应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认知水平偏低,不自信且无法正确调节不良情绪;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亲子关系不佳,朋辈支持体系不健全;存在学业障碍,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城市认同感,不了解所生活的城市。针对这一现状,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小组工作对流动儿童在自我认知、情绪认知、亲子关系、朋辈关系、学业障碍及对城市的认同感方面进行介入,通过设计六次小组活动,旨在帮助流动儿童解决适应城市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促进其城市适应能力的提升,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增强其社会功能,并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城市生活的积极角色。在小组介入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对小组工作的介入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总结介入过程,了解介入效果,进而归纳出社会工作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介入成效,得出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问题,提升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能力,并且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社会工作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问题的介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介入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工介入前的准备工作不充足;社工介入方法单一;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社区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社工专业的评估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完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笔者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建议与对策:细化小组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加强社工专业建设;发展专业的社工评估体系以及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为未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