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家权力渗透下的徽州宗族教化——以徽州汪氏宗族为主的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族教化是指在宗族环境下对族内成员进行的各种具体或隐性的感化性教育。传统社会中,宗族教化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宗族弟子、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徽州宗族可谓宗族的典型代表,在近代社会动荡、国家权力向乡村基层社会不断渗透的社会背景下,徽州宗族通过改变自身来迎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篇文章主要侧重教育层面,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对近代国家权力渗透后,宗族教化中的新学范畴变化进行阐述,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宗族教化实施主体的变化、宗族教化方式的改变以及宗族教化内容的改变,以此分析近代政权下渗过程中的徽州宗族教化所发生改变,以揭示近代民族国家诉求背景下的乡村基层社会教育史。  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徽州宗族教化的实施主体的变化。宗族是家庭血缘关系的扩大,徽州宗族结构、宗族教化实施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传统时期的教化实施主体有着法律体系之外至高的权力,但随着国家权力不断向基层渗透,宗族中教化实施主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改变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文的第二部分论述了徽州宗族教化方式的变化。传统时期的宗族教化方式主要通过办私塾、修族谱、建祠堂、定族规等方式来实现,晚清民国之后,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涌入、士人积极创办新式学堂,传统私塾、祠堂以及族规家法逐渐被各种新式学校、新的教育规章、国家法律条文所取代。  论文的第三部分论述了徽州宗族教化内容的改变。传统徽州主要通过族规家法的制定、儒家伦理思想的传播来实现对族内成员的监管,但随着近代宗族势力的衰退,传统宣传封建伦理的教化内容,逐步被以新式学科教材所彰显的民族国家主题所取代,族规家法的惩戒和约束作用开始变小,宗族社会风气亦发生着变化。  近代徽州宗族教化的变迁,是近代宗族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底层”面貌。
其他文献
加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确保军队“打得赢、不变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武警武汉指挥学院为个案,结合我国军校学员
山东新矿集团华丰煤矿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按照“产权清晰,管放有度,扶持发展,维权到位”的原则,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多元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迅猛发展。 Owing to
“互联网+”计划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互联网+”益民服务明确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网络课程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课程中现有学习评价方式存
上世纪末,“理念”广泛出现在基础教育领域之中,并成为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和完成教育任务的指导思想。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民族小学一方面要培养主流社会
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推进,社会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汇集每个人的才能,发挥集体智慧,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更加明显。培育具有良好协作意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