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市民演艺活动初探——从城市变迁的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艺活动作为都市民俗的一部分,与城市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环境,在保留了许多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的风俗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文明风尚。从城市变迁的角度研究演艺活动,对于归纳宋代表演艺活动的时代特征,揭示演艺活动对城市化的意义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社会是围绕着城市、以城市发展为重心的。宁欣认为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二是社会与政治空间;三是精神空间。①本文受到上述空间概念的启发,便从这三个部分展开论文的篇章结构。正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论证城市在时空上的拓展为宋代娱乐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宋代城市最突出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打破和厢坊制的建立,这种新的城市管理制度突破了封闭的城市空间,使城市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演艺也渐次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再者,夜禁的解除使城市居民的夜生活成为可能,这就极大扩展城市生活的空间维度,客观上激发了城市演艺的需要和发展。其三,城市交通的发达起着汇通物流,积聚人口的作用。在桥梁与河流交汇处形成的河市乐,也是宋代城市空间扩展下新的演出形式。河流与街市作为城市线性流动空问,与呈点状分布的固定娱乐场,构成了立体的城市娱乐空间结构。   第二章,论证城市结构变化与城市演艺活动之间的关系。与城市空间拓展相伴的是各个阶层差异的消融,即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同阶层有着各异的娱乐需求。以宫廷来说,王公贵戚或“与民同乐”直接参与市民演艺活动,或者雇用民间艺人以满足自身的娱乐要求。对于士,宋代科举使得其来源扩大,市民阶层的享受趣味得以渗透到士人阶层。城市中大量的不以农业维生的人群,包括商人、军人、及求学或就考于京师的儒生等,很大程度上构成城市娱乐消费的主要群体。   城市中各种人群对演艺活动的需求,催生了伎艺人的发展。当时的民间艺人主要来源于城市平民、失意读书人以及农村过剩人口。他们的创作和表演,保证了城市演艺活动的繁荣,反之,城市演艺市场,也为这些城市游民提供了赖以为生的职业。   第三章,关注城市对演艺活动的管理。主要讨论城市管理制度变迁下,演艺组织内部的协调,和官方外部强制力的作用。   第四章,讨论城市民俗与演艺活动的关联性。城市生活民俗、语言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极大地丰富了演艺内容和形式,同时,演艺活动也促进了城市民俗的发展和变异。   最后一部分为本论文之结论,是本研究之综合性回顾与总结,并提出个人研究心得与未来的研究展望。期望以此挖掘宋代城市发展下,宋代表演活动的独特魅力。总体而言,不是对某项演出形态的考证,而是在城市变迁的背景下把握表演活动的发展变化,进而归纳出宋代表演活动的特点及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社会功能。
其他文献
刑法中的吸收关系是指一行为人实施的数个形式上具有独立可罚性的行为,基于数行为在行为构造、侵害法益、符合的不同犯罪构成要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包容性,而由其中一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由于深部矿井热害问题的日益严重,地面集中矿井降温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高低压力转换装置(Pressure Exchange Device,PED)由于其技术优势及节能效果显著,得到了越来越多
学位
私募基金作为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最为活跃,同时也是受关注度较高的一种金融投资形式,已经成为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伴随着私募基金市场投资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