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仿鱼水下推进器已成为仿生科研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仿鲹科模式的水下推进器由于具备能源利用率高,推进速度快,适于长时间、大范围的水下作业等特点,成为研究的重点。仿鱼水下推进技术对海洋考察、救生以及军事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课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仿鱼鳍水下推进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展了对鲹科模式鱼类游动力学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 本文将整个鱼体分为身体及尾鳍两大部分,对身体部分进行水下行进阻力特性研究。将身体简化为具有流线形轮廓的回转体,以平板绕流模型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推导了流线形体在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下的摩擦阻力计算公式,在二维流场的条件下分别对卡克斯流线型,半椭圆+抛物线流线型以及双半椭圆流线型三种较具代表性的流线型轮廓进行了阻力特性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具有相对较好的行进阻力性能的流线型所应具备的轮廓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两组变几何参数的流线形体进行了三维流场的行进阻力特性研究,通过对压差阻力,摩擦阻力,总阻力以及总阻力系数的分析,得到了形体轮廓几何参数的变化对行进阻力性能的影响。 对尾鳍部分进行了水动力特性研究,首先对尾鳍进行了运动参数的数学建模,应用动网格技术进行了尾鳍水动力的二维流场仿真研究,通过提取尾鳍推进力,侧向力以及转矩,计算了尾鳍的平均推进力以及平均推进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变最大击水角度以及变相位差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然后对尾鳍轮廓进行曲线拟合,并对其进行了三维流场的水动力特性研究,分析了尾鳍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最后根据流场的图像信息对尾鳍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定性探讨。 流场建模以及预处理软件采用Gambit,数值求解软件采用专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软件采用Matlab。 本文通过对鱼体水下行进阻力以及尾鳍水动力机理方面的研究,为后续仿鱼水下推进器的研制以及试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