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幼儿五大领域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完善和奠定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社会性学习主要是在日常生活的游戏过程当中,通过不断观察与模仿,不知觉的发展起来,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儿童往往对极端的表现性、刺激性较强的词语和动作特别敏感并极力模仿,这类外在的刺激表现,在儿童的生活中以动画表现最为突出,儿童的模仿倾向与动画自身特点一拍即合。动画在成为儿童“精神食粮”过程当中,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篇论文首先采用访谈记录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基础上,对被试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逐个采访研究、记录笔记、现场观察等。之后再通过整合材料,结合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对上述调查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动画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当中的教育效果及突出特点是什么。进而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教育,及动画如何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等提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指导方法。本篇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内容为文献综述、研究的问题和目的,意义和方法、理论依据、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动画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主要通过讲述国内外动画发展历程及受众特点,引出动画与儿童的关系,证明儿童社会性发展必然受动画影响。此外,通过分析儿童社会性发展与道德认知关系,引出动画对5—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价值问题。第三部分、动画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影响本章节为论文核心内容,从动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引出儿童观看动画所体现出来的认知特点,从儿童认知特点和动画所具有的道德教育价值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现行动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所在,证明本篇论文的核心观点。第四部分、如何有效利用动画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本章节为本篇论文的总结阶段,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澄清目前主流动画与儿童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而提出在实践上如何有效利用动画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