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条件与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镉修复效应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用磷肥在农业上是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增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其在稳定土壤重金属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措施。羟基磷灰石是磷肥中修复重金属污染措施中效果较显著的一种。但对不同土壤条件下羟基磷灰石修复Cd污染效应的比较研究却较少报道。如何通过添加改良剂,增进和发挥羟基磷灰石最佳修复效应值得探讨。 本研究以广东省典型地带土壤赤红壤(采自中山大学南校区马岗顶)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添加碳酸钙、有机质、膨润土单因子及与羟基磷灰石复合处理,通过吸附—解吸、形态分布等实验,分析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与羟基磷灰石单因子及复合处理对土壤Cd污染修复效应特征,探索环境风险较小的修复方式,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一些新的尝试和思路。 通过对不同土壤条件与羟基磷灰石对土壤Cd吸附—解吸及形态分布特性影响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未加任何改良剂时,供试土壤对Cd的最大吸附量及吸附常数都较低,吸附强度很小,对Cd的吸附缓冲容量极为有限,且土壤中Cd以活性较高的水溶交换态为主,具很强的环境风险。 在添加改良剂实验中,不同处理对供试土壤Cd吸附—解吸和活性影响不同:CaCO3对提高土壤Cd最大吸附量的影响较小,但在增进吸附强度、抑制解吸方面具有一定效应;膨润土一定程度上增大土壤对Cd的最大吸附量并使吸附强度显著增加;有机质使土壤Cd的最大吸附量与吸附强度较显著提高,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土壤最大吸附量与吸附常数变化不显著。三种改良剂对土壤Cd最大吸附量的促进效应依次为有机质>膨润土>CaCO3,而对土壤Cd吸附强度影响强弱顺序则为膨润土>CaCO3>有机质。 CaCO3、膨润土、有机质均能在短期内使毒性最大的水溶交换态Cd含量显著降低,但其抑制效应没有随时间延长而延续,反而促进了Cd迁移活化,甚至超过空白处理,带来严重的环境负效应。相比较而言,羟基磷灰石对Cd活性抑制较缓慢,投加初期不能有效降低Cd活性,但随时间推移,其抑制效应逐渐发挥且具长期稳定性。 CaCO3与羟基磷灰石共存对土壤Cd吸附—解吸性能和活性的影响具协同效应,能显著提高土壤Cd的最大吸附量及吸附强度,在短期内快速、有效降低土壤Cd的活性,且长期稳定性较好,对Cd活性抑制效应最优;膨润土或有机质与羟基磷灰石复合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对Cd的吸附容量及吸附强度,且在初期能有效抑制Cd的活性,但抑制效应随时间越来越弱,并且转向反效应,表明二者共存虽在短期内对促进Cd吸附和抑制Cd活性方面表现一定的协同效应,但不利于土壤Cd的长期稳定。
其他文献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者的自主阅读实践,不要以教师繁琐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形成语感与审美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组合运用,让学生内化课本语言,完善语言结构,在写作与交际中有效地运用。  一
在改革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东莞成为了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由于早期企业入驻的“零门槛”和土地的粗放利用,今天的东莞形
移动对象数据库在最近几年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无法从GPS和PDA或者其他移动终端里获取大量的真实数据以供实验,移动对象数据库研究框架需要一个模拟数据生成器来生成大
生育是人类实现生命延续的唯一手段,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人类的生育活动自古有之,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以及制度规范和风俗习惯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也再次引起业内关注。尤其当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中心之后,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也水涨船高,这一领域的创业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学生的课业负担得以减轻以后,自学的学习时间在增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不仅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迫切要
健康盛宴,财富有约。今年5月21-23日,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教航投资集团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财富论坛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老板以及新闻媒体共700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土壤生态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论文选择海南岛面
孔子的时代,是动荡的社会,变革的时代,孔子“义利”观的实质在于强化“君子喻于义”之观念来推动全社会各阶层从修己开始,而趋于仁义礼智信,主要目的在于纠正那个礼崩乐坏、
秦汉时期的文吏是各级政府中负责笔墨文书的小吏,主要任务是“雕琢文书”“治书定簿”“案狱考事”“移书下记”。文吏因随身携带书刀(削竹木简用)和毛笔,又被称为“刀笔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