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发病时间与祖国传统医学子午流注时辰变化规律的关系,为aSAH的防治提供一些思路;2.对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3.01.01-2018.12.31在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同德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删除标准的470例aSAH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1发病时间收集方法(1)采集患者具体发病日期及对应节气,依照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划分四季;(2)采集患者在24h内发病时间点及对应12时辰。2预后相关因素研究方法2.1预后相关因素收集方法:主要包括患者、动脉瘤、发病时神经功能状态等。(1)患者:年龄、性别、个人史(吸烟、饮酒)、既往史(高血压)。(2)动脉瘤:部位、大小、治疗方法。(3)入院时神经功能状态评估:Hunt-Hess量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WFNS(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WFNS)量表。2.2预后评价指标:对患者出院时(包含治疗无效导致死亡病例)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将GOS≤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性别、高血压、Hunt-hess评级、WFNS分级采用二分类变量处理,动脉瘤治疗方法采用三分类变量处理,动脉瘤大小采用四分类变量处理,动脉瘤部位采用六分类变量处理。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4节气中,最常发病的两个节气为春分和冬至。冬春季发病波动较大,有明显的波峰,夏秋季节发病较为平稳,彼此差别不大。(2)12时辰中最常发病的时辰前3位依次为卯时、酉时、申时,对应的经络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2.(1)对收集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2)、高血压史(χ~2=4.826,P=0.028)、Hunt-hess评级(χ~2=61.872,P<0.001)、Hunt-Hess评级(χ~2=61.872,P<0.001)、治疗方法(χ~2=12.32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年龄,高血压病史,Hunt-Hess评级,WFNS分级,治疗方法对aSAH患者预后有影响;性别,动脉瘤部位、大小对预后关系不大。(2)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FNS评分、DSA栓塞治疗、开颅夹闭治疗为aSA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动脉瘤患者发病跟四季气候的变动及一日之中气血运行及阴阳盛衰有关。同时受排便,情绪波动,劳累困倦等影响。因此,动脉瘤患者日常生活中可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遵循基本的作息规律,避风寒、畅情志、调饮食,避免劳累、便秘等。2.患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更易发病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状态与预后呈正相关,手术治疗为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患者一旦确诊后应排除手术禁忌症实施手术。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应调控好自身血压,进行门诊随访,必要时手术干预;已破裂动脉瘤(RIA)患者在排除禁忌症情况下应根据综合评估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以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