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30日,随着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创业板市场正式成立,创业板市场作为多元化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对于促进中小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于促进居民就业、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可抵押物少,市场风险大的特点,其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创业板市场正是为处于成熟期的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来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而建立,同时通过创业板这个平台也为投资者分享中小企业高增长提供了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资金运用能力有限,选择上市融资时必会考虑IPO融资成本,以使资金运用更加高效。IPO融资成本包括IPO直接融资成本和IPO间接融资成本,其中IPO直接融资成本包括承销保荐费用、审计评估费用和发行手续费用等,这些费用是需要上市企业直接支付的各项费用,IPO间接融资成本包括代理成本、制度性寻租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机会成本和股权稀释成本等,这些成本不需要上市企业直接支付。在明确IPO融资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中小企业在创业板IPO融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从2009-2012年创业板各年上市情况、创业板上市企业所属行业情况和地区分布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现状。其次,由于IPO融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本文基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角度对创业板上市企业IPO融资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上市时间、发行规模和所在地区对创业板企业上市产生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IPO直接融资成本均值逐年递增,随发行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东部沿海地区小于中西部地区;IPO间接融资成本均值逐年递减,随发行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西南和西北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再次,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创业板IPO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财务状况、规模效应、股权结构和发行特征四个角度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变量进行主成分因子的提取,共提取出价格因子、规模因子、成长能力因子、盈利因子和股权结构因子。通过将这些因子对IPO直接融资成本、间接融资成本和总成本进行回归分析,并逐步加入了承销商声誉和地区两个虚拟变量,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价格因子和规模因子与IPO直接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价格因子、规模因子、成长能力因子、承销商声誉、华东和华南地区与IPO间接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价格因子包括发行价格、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和信息不对称风险,规模因子包括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成长能力因子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中签率。最后,本文在得出以上结论的基础上,从创业板上市企业IPO直接融资成本和IPO间接融资成本分别提出了促进IPO融资成本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对今后创业板企业上市的融资成本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