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与IS1541用于鼠耶尔森氏菌基因分型的研究

来源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lov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分型方法,采用的是生态型分型方法,将全国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分成17个生态型.该方法属于表型分型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要彻底弄清鼠疫耶尔森氏侵袭人类的规律,以及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与的规律,必须进行基因分型.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鼠疫耶尔森氏菌进行研究.RAPD技术是自1990年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的新的基因分型方法.它是利用单一的任意序列的引物,随机地与靶序列完全或部分配对,以扩增出特异的DNA产物,然后进行琼指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根据电泳条带的不同直接对细菌进行分型.该方法快速、简便、分辨力高.本文用此方法将来自全国不同疫源地,不同生态型的103株鼠疫耶尔森氏菌分成两种RAPD型别: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菌株为RAPD-1型,独青海省内的大部分菌株为RAPD-2型,从而揭示了该地区鼠疫发病率、致死一直高于全国的流行病学现象的遗传学基础.
其他文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诊断标准,病人脑组织中致病性PrP的检出是进行克- 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最终诊断的依据之一.为此他们利用人工合成PrP 多肽链制备特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与正常人N-乙酰基转移酶(NAT)编码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NAT基因多态性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其代谢产物磺胺吡啶(SP)、5-氨基水杨酸(5-ASA)血药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
在我的抽屉里,至今存放着一份空白的老式入党志愿书。虽然这份老式入党志愿书早已作废,我也不在连队担任党支部书记了,但它仍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每次清理杂物,我都毫不犹
为了在体外探讨HLA-G的免疫学功能,研究其能否诱导免疫耐受及其机制,该文采用RT-PCR方法,从人滋养层细胞来源的JEG-3细胞中,克隆出HLA-G1 cDNA,构建测序载体,经 酶切及测序证
该文通过凝胶电泳移动变化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分析的方法,就整体照射后胸腺和脾细胞内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变化,NF-κBp50、p65亚基、NF-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对DC的研究倍受重视.DC分化发育所处的阶段与其功能密切相
目的:构建重组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BirA识别多肽序列基因(pcDNA3.1-AChRα-BirA)并对其进行真核基因表达。方法:设计引物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识别多肽序列基因。将载体p
医疗问题是各国政府和居民重视和关注的民生问题.为抵御风险,我国积极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旨在解决民众的“看病贵”问题.但随着实践的推行,现有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助长了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