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巨细胞瘤是目前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占我国骨肿瘤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对于骨巨细胞瘤的研究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骨巨细胞瘤组织学构成已清楚,组织来源尚不清楚。骨巨细胞瘤多行刮除术去除肿瘤,必要时行扩大切除术,但是术后容易再发,复发率很高。临床上采用Campanacci、Enennecking等方法划分骨巨细胞瘤等级,拟作为评判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一项指标,但实施上无法很好的判断肿瘤的生物行为,因此必要找到可能预测肿瘤行为的相关指标。根据X线表现划分单纯溶骨型骨质破坏型和膨胀型骨质破坏型,膨胀型中特殊类型多房样改变类似肥皂泡,称皂泡型骨质破坏。有临床学者发现,皂泡型骨巨细胞瘤和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在大体标本以及预后、复发等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的目的是选取与骨巨细胞瘤相关的典型病理学标志物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溶骨型和皂泡型骨巨细胞瘤之间免疫学标志物表达之间的差异,探索皂泡征的生物学意义,为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方法:本实验骨巨细胞瘤患者2000年6月到2015年2月来自天津医院、济南军区医院、河北省第三医院GCT手术病例40例,其中由两位影像学专家审阅的X线片典型皂泡征组20例,溶骨性组20例。所有标本经病理证实为GCT。经中性液福尔马林牢固,石腊包埋,行4μm连续切成片,常规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选定的各标志物在两组GCT标本的表达量,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GCT标本中VEGF、CD34、PCNA、RANKL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比较VEGF、CD34、PCNA、RANKL在两组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VEGF、CD34、PCNA、RANKL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VEGF、CD34、PCNA、RANKL表达与Campanacci、Ennecking的关系以及VEGF、CD34、PCNA、RANKL表达与皂泡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得出结论。结果:VEGF、CD34、PCNA、RANKL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无显著差别(P>0.05);VEGF、PCNA、RANKL在Ennecking分级不同组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D34在不同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PCNA、RANKL、CD34在Campanacci分级不同组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RANKL阳性表达在皂泡型组和溶骨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D34在皂泡型组表达多于溶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皂泡型与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在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对骨破坏情况上无明显区别。2、皂泡型与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在肿瘤血管形成情况上有明显区别,皂泡征型骨巨细胞瘤血管形成多于溶骨型骨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