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CD34、PCNA、RANKL在皂泡型和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中表达差异分析及意义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elong18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巨细胞瘤是目前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占我国骨肿瘤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对于骨巨细胞瘤的研究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骨巨细胞瘤组织学构成已清楚,组织来源尚不清楚。骨巨细胞瘤多行刮除术去除肿瘤,必要时行扩大切除术,但是术后容易再发,复发率很高。临床上采用Campanacci、Enennecking等方法划分骨巨细胞瘤等级,拟作为评判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一项指标,但实施上无法很好的判断肿瘤的生物行为,因此必要找到可能预测肿瘤行为的相关指标。根据X线表现划分单纯溶骨型骨质破坏型和膨胀型骨质破坏型,膨胀型中特殊类型多房样改变类似肥皂泡,称皂泡型骨质破坏。有临床学者发现,皂泡型骨巨细胞瘤和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在大体标本以及预后、复发等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的目的是选取与骨巨细胞瘤相关的典型病理学标志物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溶骨型和皂泡型骨巨细胞瘤之间免疫学标志物表达之间的差异,探索皂泡征的生物学意义,为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方法:本实验骨巨细胞瘤患者2000年6月到2015年2月来自天津医院、济南军区医院、河北省第三医院GCT手术病例40例,其中由两位影像学专家审阅的X线片典型皂泡征组20例,溶骨性组20例。所有标本经病理证实为GCT。经中性液福尔马林牢固,石腊包埋,行4μm连续切成片,常规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选定的各标志物在两组GCT标本的表达量,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GCT标本中VEGF、CD34、PCNA、RANKL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比较VEGF、CD34、PCNA、RANKL在两组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VEGF、CD34、PCNA、RANKL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VEGF、CD34、PCNA、RANKL表达与Campanacci、Ennecking的关系以及VEGF、CD34、PCNA、RANKL表达与皂泡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得出结论。结果:VEGF、CD34、PCNA、RANKL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无显著差别(P>0.05);VEGF、PCNA、RANKL在Ennecking分级不同组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D34在不同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PCNA、RANKL、CD34在Campanacci分级不同组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RANKL阳性表达在皂泡型组和溶骨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D34在皂泡型组表达多于溶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皂泡型与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在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对骨破坏情况上无明显区别。2、皂泡型与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在肿瘤血管形成情况上有明显区别,皂泡征型骨巨细胞瘤血管形成多于溶骨型骨巨细胞瘤。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构建科学高效的图书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各高枝这方面的发展现状却令人不甚满意,本文就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目的:   通过实验探讨E_cadherin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上的表达及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情况,并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痛细胞的影响及
高职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影响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需明确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基本内容,建立相关机制,规范道德
本文结合休谟《人性论》的第三卷正义与非正义的有关论述,从书中提到的人类情感的某些舍远图近的倾向出发,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我国当前公务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提出公务员队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在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空间,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对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
1908年的“二辰丸案”,引发了清末外交的一次危机,由此引发的抵制日货运动虽坚持近十个月之久,但最终归于失败.失败原因主要是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外交压力,而迫使广东地方当局
从职业素质教育入手,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作为高职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创新高职学生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
文章从养生学视角,探讨了广西民俗体育生活化、产业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广西民俗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甘蔗杂交首先需要检查花穗中花粉的育性,花粉发育好的亲本一般作为父本,花粉发育差的亲本一般用作母本,杂交前母本还要去雄以避免自交。杂交时父本要放在母本的上方,父本的花
酒精摄入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主要致病因素,伴随多种不良临床结局。随着酒精的长期摄入,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ALD最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