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部表情能够表达个人情绪以及社会活动意图,对个体的社会互动极其重要。以往大量研究探讨独立面部表情的加工。但现实生活中,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常常伴随着丰富的背景信息。例如,愤怒面孔伴随着紧握的拳头,快乐面孔在婚礼上出现的次数总比其它场景要多。背景信息是否影响面部表情的加工?有研究尝试从面部表情所处的外部背景(场景、身体姿态、声音)、内部背景(语言概念)以及宏观、抽象背景(文化因素)等方面探讨背景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尽管如此,各种背景的加工机制有着质性的区别,且各研究探讨的理论问题,使用的研究范式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聚焦于探讨场景(scene)作为背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以往研究对该主题的探讨并不深入全面,仅有的研究虽证实了面部表情加工场景背景效应的存在,但并没有进一步探讨其加工特性。本研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探讨面部表情加工场景背景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视觉加工特性。本研究系列实验的主要发现如下:(1)先前呈现的情绪性场景影响面部表情的辨别加工,具体体现在,积极场景中的恐惧面部表情所诱发的额中区(frontal-centro) N2波幅显著大于消极场景中的恐惧面部表情,即当场景与面部表情情绪性不一致时比起一致时诱发更大的N2波幅。该场景背景效应发生于面部表情加工的知觉后加工阶段,反映场景背景与面部表情之间情绪性冲突的监控。由于无意义场景并未对面部表情加工产生影响,因此,面部表情加工的场景背景效应并不产生于场景的低水平物理特征(颜色等)。(2)同时呈现场景与面部表情时,场景对恐惧和快乐面部表情辨别加工产生影响。当情绪性场景与面部表情一致时促进面部表情的辨别,不一致时阻碍面部表情的辨别。行为结果表现为,消极场景中恐惧面孔的判别反应时显著短于积极场景中的恐惧面孔,积极场景中快乐面孔的判别反应时显著短于消极场景中的快乐面孔,且消极场景中恐惧面孔具有更高的辨别正确率。另外,ERP结果表明,当场景与面部表情的情绪性一致时比起不一致时诱发更大的LPP波幅,该结果表明积极和消极场景对快乐和恐惧面部表情辨别加工的影响发生于面部表情加工的晚期阶段,在该阶段,当场景与面部表情的情绪意义一致时,面部表情的加工调动更多的动机因素以及更多注意资源的投入。(3)同时呈现场景与面部表情时,场景影响情绪面孔vs.非情绪面孔的辨别加工。行为结果表明,消极场景干扰中性情绪面孔的正确判断。另外,ERP结果表明,中性场景中的恐惧面部表情所诱发的P1波幅显著大于消极场景中的恐惧面部表情,即当场景与面孔的情绪性不一致时比起一致时诱发更大的P1波幅。该效应发生在面部表情加工的较早期阶段,反映了场景与面孔情绪性冲突的最初探测。(4)不同面部表情具有不同的场景背景效应的视觉加工特征。场景对恐惧面孔早期知觉编码加工的影响依赖于场景完整频谱信息,且该效应发生于任务无关(task-irrelevant)的情况下。场景对中性情绪面孔早期知觉编码加工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对于恐惧面孔,中性情绪面孔的凸显性较低,对中性情绪面孔的结构化编码加工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场景的干扰,而且这种干扰能够发生在场景仅有粗略轮廓信息以及细节线条信息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