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女性形象,她的故事历史悠久,版本多样。据目前已发掘的文本来看,《木兰诗》是最早最完整的木兰故事文本。在《木兰诗》之后,不同的木兰故事文本相继出现。如今,木兰故事已进入银幕,走向世界。在国内,改编自木兰故事的影视剧不断出现;在国外,继《Mulan》电影的大获成功后,美国近期正筹划拍摄花木兰的真人版电影。由此可见木兰故事的强大生命力。明清时代,木兰故事进入到通俗文学系统当中。明清时代的文人通过对木兰故事的重述,强调了“忠孝勇烈”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早期木兰故事文本与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分析文本的结构和演变过程,并将生长中的木兰故事、木兰形象与儒家道德观念的民间化结合起来,试图阐明明清通俗文学中木兰故事的生长过程。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目的与意义,并通过整理木兰故事研究成果,指出木兰故事的研究局限。研究特定时期、特定类型的木兰故事文本,既能够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复杂,有针对性地研究木兰故事的演变过程,也能反映特定时代的民风民俗。第二部分,梳理了早期木兰故事文本和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将木兰故事文本分为诗文、民间、通俗和影视四大系统。指出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属于通俗文本系统,与其他文本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三部分,侧重分析明清木兰故事文本的结构和演变。《木兰诗》建立了木兰故事的基本结构,明清通俗叙事中的木兰故事文本沿袭了《木兰诗》的结构,通过改变木兰故事的具体情节,从而改变木兰故事的侧重点和主题。第四部分,侧重探讨了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的共同点:对“忠孝勇烈”的突出。明清以来,具体化和世俗化是儒家思想的发展趋势。“忠勇孝烈”所代表的儒家道德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呈现出具体化和世俗化的状态。明清通俗文学在儒家道德观念具体化和世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对“忠孝勇烈”的强调反映了儒家道德观念具体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诗话是中国传统的诗学著作,蕴含丰富的诗学思想。《民国诗话丛编》是一套辑录民国旧体诗以及诗学理论的丛书,全编分六册收录了三十七本诗话著作,这些诗话著作包含着诸多民国
官场小说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迅猛,成为图书市场上对读者吸引力很大的畅销书。二十多年的发展,官场小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是对于官场女性的表现不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界定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的职责、考核考察、表彰奖励、
妇女文学在明清两代的兴盛,一个重要因素是当时男性文士的倡导和推动,他们扶持女学,鼓励女性创作,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潮与文化风气。王士祯作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他以
汉魏六朝诗派与中晚唐诗派皆为晚清著名的学古诗派,这两个诗派的学古倾向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以两个诗派的领军人物王闿运和樊增祥、易顺鼎为例,从诗学对象、诗
在山西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李锐的创作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尤其是他以“吕梁山”为背景所创作的一系列乡土气息浓厚的小说,更是以其思想的深刻与叙述视角的独
徐再思是元代末期重要的散曲作家,今存有小令103首,数量极其可观,从元散曲的多个选本看来,徐再思的散曲都得到了历史的认可和传播。为了能对徐再思作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
翰林学士作为高位政治文人,才艺识见多高人一筹,中唐前期翰林学士在履行自身职能时在政治和文学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同时也影响着当时的文人及其创作。本
作为晚唐重要的抒写民生疾苦的诗人之一,聂夷中的诗歌在晚唐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聂夷中的生平经历、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诗歌思想艺术渊
魏晋时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祸连年,民不聊生。而魏晋又是一个风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体——名士们,个性十足、思想自由、不愿为礼教所约束,他们长期受到学界的关注,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