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女性形象,她的故事历史悠久,版本多样。据目前已发掘的文本来看,《木兰诗》是最早最完整的木兰故事文本。在《木兰诗》之后,不同的木兰故事文本相继出现。如今,木兰故事已进入银幕,走向世界。在国内,改编自木兰故事的影视剧不断出现;在国外,继《Mulan》电影的大获成功后,美国近期正筹划拍摄花木兰的真人版电影。由此可见木兰故事的强大生命力。明清时代,木兰故事进入到通俗文学系统当中。明清时代的文人通过对木兰故事的重述,强调了“忠孝勇烈”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早期木兰故事文本与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分析文本的结构和演变过程,并将生长中的木兰故事、木兰形象与儒家道德观念的民间化结合起来,试图阐明明清通俗文学中木兰故事的生长过程。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目的与意义,并通过整理木兰故事研究成果,指出木兰故事的研究局限。研究特定时期、特定类型的木兰故事文本,既能够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复杂,有针对性地研究木兰故事的演变过程,也能反映特定时代的民风民俗。第二部分,梳理了早期木兰故事文本和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将木兰故事文本分为诗文、民间、通俗和影视四大系统。指出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属于通俗文本系统,与其他文本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三部分,侧重分析明清木兰故事文本的结构和演变。《木兰诗》建立了木兰故事的基本结构,明清通俗叙事中的木兰故事文本沿袭了《木兰诗》的结构,通过改变木兰故事的具体情节,从而改变木兰故事的侧重点和主题。第四部分,侧重探讨了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的共同点:对“忠孝勇烈”的突出。明清以来,具体化和世俗化是儒家思想的发展趋势。“忠勇孝烈”所代表的儒家道德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呈现出具体化和世俗化的状态。明清通俗文学在儒家道德观念具体化和世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通俗文学中的木兰故事文本对“忠孝勇烈”的强调反映了儒家道德观念具体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