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医证型及其临床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前列腺癌的若干临床指标中,结合证型因素,筛查早期(2年内)进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的可能危险因素及可能保护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为进一步科研提供依据及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思路。
  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收集了71例病例,按1∶1要求配比71例对照,共142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回顾时间为2年,所有患者均经过内分泌治疗,未行其他治疗,以2年内进展为CRPC的患者归为病例组,2年内未进展为CRPC的归为对照组。收集以下数据:确诊前列腺癌时患者的年龄、tPSA、证型、Gleason评分、肿瘤T分期、是否远处转移、是否淋巴结转移、前列腺体积,以及内分泌治疗后的“治疗后PSA最低值(PSA nadir)”、“到达最低值时间(Time to PSA nadir TTN)”、CRPC发生时间。再将数据录入至Microsoft Office Excel工作表中,建立数据库。应用PASS11计算样本量,取α=0.05,β=0.1。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将计量资料录入至SPSS22.0中,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将其赋值后再录入(见附件赋值表)。具体统计步骤如下:
  1.进行描述性统计,获得相关资料的一般情况,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四格表获取其百分比。
  2.通过描述统计获得前列腺癌患者证型分布特点及CRPC证型分布特点。
  3.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则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属于无序分类变量用卡方检验,属于有序等级变量用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取α=0.05。
  4.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的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取其OR值,发现CRPC的可能危险因素及可能保护因素。
  5.生存分析:以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分组,发生CRPC为终点事件,CRPC发生时间为事件发生时间,作生存分析,以期发现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对CRPC进展时间是否有影响。
  结果:
  一般资料:本课题共有142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排除标准及配比标准,纳入进课题。2例对照组数据缺失,实际纳入140例。
  病例组的一般情况:年龄段小于50岁有1人,占1.4%,50-59岁段有6人,占8.5%,60-69岁段有16人,占22.5%,70-79岁段有32人,占45.1%,80-89岁段有16人,占22.5%,90岁以上段有0人。tPSA均值:649.34±1017.62ng/ml;治疗后tPSA最低值(PSA nadir)均值:20.14±10i.20ng/ml;到达PSA最低值时间(Time to PSA nadir TTN)的平均月份为6.59±4.49个月;前列腺体积平均值为66.59±70.29mi;肿瘤分期为T1期的有0人,T2期的有14人,占19.7%,T3期的有17人,占23.9%,T4期的有40人,占56.3%;无淋巴结转移的有21人,占29.6%,淋巴结转移的有50人,占70.4%。无远处转移的有23人,占32.4%,远处转移的有48人,占67.6%。GS评分≤6有11人,占15.5%,=7分的有15人,21.15%,≥8分的有42人,占59.2%。
  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年龄段小于50岁有0人,50-59岁段有0人,60-69岁段有16人,占23.2%,70-79岁段有32人,占46.4%,80-89岁段有19人,占27.5%,90岁以上段有2人,占2.9%;tPSA均值:177.24±343.09ng/ml;治疗后tPSA最低值(PSA nadir)均值:0.13±0.22ng/ml;到达PSA最低值时间(Time to PSA nadir TTN)的平均月份为15.94±11.27个月;前列腺体积平均值为59.21±40.61m1;肿瘤分期为T1期的有5人,占7.2%,T2期的有39人,占56.5%,T3期的有13人,占18.8%,T4期的有12人,占17.4%;无淋巴结转移的有54人,占78.3%,淋巴结转移的有15人,占21.7%。无远处转移的有52人,占75.4%,远处转移的有17人,占24.6%。GS评分≤6有17人,占24.6%,=7分的有20人,29%,≥8分的有32人,占46.4%。
  证型分布:140例患者中,湿热蕴结32人,占22.9%,痰凝血瘀34人,占24.2%,脾肾亏虚61人,占43.6%,气阴两虚13人,占9.3%。病例组(CRPC组)中:湿热蕴结的有14人,占CRPC患者的19.7%,痰凝血瘀的有15人,占21.1%,脾肾亏虚的有39人,占54.9%,气阴两虚的有3人,占4.2%。
  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初诊证型、治疗前tPSA、治疗后tPSA最低值(PSA nadir)、到达PSA最低值时间(Time to PSA nadir TTN)、肿瘤TNM分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GS评分、前列腺体积均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在证型、PSA nadir、TT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证型中只有脾肾亏虚有统计学意义,其中β=3.003>0,OR=20.152>1;PSA nadir的β=2.409>0,OR=11.122>1;TTN的β=-0.248<0,OR=0.781<1;三个因素的影响大小排序为:证型(脾肾亏虚)(OR=20.152)>PSAnadir(OR=11.122)>TTN(OR=0.781)。
  生存分析: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用Log Rank(Mantel-Cox)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出TTN≤9个月时,中位发生CRPC时间是8.29个月;TTN>9个月时,中位发生CRPC时间是16个月。PSA nadir≤0.2ng/ml时,中位发生CRPC时间是12个月;PSA nadir>0.2ng/ml时,中位发生CRPC时间是9个月。四组证型对CRPC进展时间的影响上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普通前列腺癌与早期进展CRPC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辨证分布相似,辨证以脾肾亏虚证型为最常见,其次是痰凝血瘀、湿热蕴结,最少见的是气阴两虚。TTN很有可能是保护因素,TTN越长,2年内进展为CRPC的机会越小。PSA nadir很有可能是早期进展为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PSA nadir越高,风险越大。初始辨证为脾肾亏虚的患者2年内进展为CRPC的风险比辨证为气阴两虚的高20.152倍,生存分析提示TTN≤9个月、PSA nadir>0.2ng/ml时是CRPC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随机选择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门诊的患者7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时间内症状完全消失即可停止治疗,观察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JOA评分、AS
目的:观察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SPSS20.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按1:1比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侧卧定点踩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斜扳法。两组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3周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以基线(0周)和第3周治疗结束后为观察节点,通过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
目的:通过利用两种不同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研究复方新塔花(由芳香新塔花、神香草、牛至三种中草药组成传统方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和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1)采用高脂乳剂联合注射维生素D_3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导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74只SD大鼠分为六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新塔花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各试验组每日上午给予
学位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目前西医对DN的发病机制认识尚不完全清楚,还不能针对病因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减少蛋白尿等方面进行对症处理,缺乏
目的:  本研究通过火针联合加巴喷丁胶囊,与单纯加巴喷丁胶囊对照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观察:(1)火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血清神经损伤诱导蛋白Ninjurin1(NINJ1)、Ninjurin2(NINJ2)水平与PHN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火针干预PHN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学改变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
本课题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从中医症状学调查入手,并结合西医内镜及病理诊断,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以明确其中医的病机特点、发展规律、证候特征,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总结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及胃镜检查资料,将“胃镜象”引入中医对本病的辨证领域内,并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
目的:  对五苓散加味治疗湿浊内停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  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入组68例湿浊内停型NAFLD试验对象,按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试验组予口服五苓散加味,对照组予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联合二甲双胍片,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肝脏B超、受控衰减参数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莉芙敏能否更好地缓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症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术后患者时引起的肾阴虚型低雌激素症状且不影响GnRH-a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拟接受GnRH-a治疗3-6个月的患者,纳入其中出现肾阴虚型低雌
学位
目的:  1.研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合并失眠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2.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合并失眠症的病因病机。  方法:  1.问卷制定:纸质版问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附录2)、《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量表》(附录3)及胃肠症状积分问卷(GIS)(附录4)。电子问卷将上述量表制作成电子问卷在腾讯问卷网平台上制作成电子问卷进行发布。  2.收集临床资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导师经验方——补肾通络方治疗肝肾亏虚兼痰瘀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通过严格、合理的统计学计算,正确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明确该立法方药的I临床疗效特点及优势,为该立法方药的临床推广提供正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及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方法:  通过收集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