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河、凉水河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其运移规律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辽河流域支流南沙河及海河流域支流凉水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体、悬浮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估,通过吸附实验揭示了流域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运移规律,并且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南沙河重金属污染进行源解析,为南沙河和凉水河污染控制及治理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监测分析了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时南沙河水体以及枯水期时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16种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沙河水中重金属Cd、As、Cu、Se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类水质标准,部分断面Zn含量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有的断面Pb含量超过Ⅳ类水质标准;与辽宁省土壤背景值相比悬浮物中Cd、Zn有明显的累积现象;表层沉积物中As、Se、Cd、Sb、Tl、Pb、Zn、Cu、Mn、Fe、Mg、Al有累积现象。(2)监测分析泄洪期、非泄洪期凉水河水体、悬浮物以及表层沉积物中16种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水体中As、Se含量均低于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Cu、Cd含量均低于Ⅱ类水质标准,大部分断面Zn含量低于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断面的Pb含量超过Ⅳ类水质标准;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凉水河泄洪期时悬浮物中As、Se、Cd、Sb、Pb、Zn、Cu、Ba的累积现象较为明显,非泄洪期Cr、Ni、As、Se、Cd、Pb、Zn、Cu在悬浮物中有明显的累积现象;表层沉积物As、Se、Cd、Sb、Cr、Pb、Zn、Cu、Ca、Fe、Mg、Ni有累积现象。(3)选取南沙河及凉水河中富集程度高、毒性强的6种重金属Pb、Cd、As、Cr、Cu、Zn,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两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估。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两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分级均在0-3之间,属无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南沙河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Zn>As>Pb>Cu>Cr>Cd,凉水河为Zn>Cu>Cr>Pb>As>Cd。潜在生态风险法评价结果表明:南沙河和凉水河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均呈现出较轻到中等的生态风险,Cd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4)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南沙河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来源解析,解析结果表明,南沙河重金属污染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冶金锻造源、燃煤源、矿石开采源。南沙河水体污染源解析得到的贡献率分别为:58.609%、15.375%、9.854%,表层沉积物污染源解析得到的贡献率分别为:36.691%、22.037%、36.255%。(5)南沙河及凉水河沉积物对铅的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两河沉积物对铅离子的吸附量增加,沉积物对铅离子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初始pH值的增大而增加。
其他文献
对地观测卫星利用卫星传感器从太空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以获取信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和军事等领域。随着在轨卫星类型增加,以及人们对遥感数据的需求类型日益复杂化,需要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49例胰腺癌、98例肝癌、112例胃癌和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并随机抽
探索集群品牌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各区域政府、产业协会和群内企业创建和管理集群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在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框架下,本文探讨了系统要素之间的驱动关系
L-谷氨酰胺产品在室温条件存储易出现变黄、吸潮现象.因此探究其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选定高温、高湿和强光照等单因素条件,以及两个特定的
伴随着抗生素类化学药品在人、畜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大量抗生素母体原药和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随人、畜粪便排泄出来,通过粪肥农用、污水污泥的土地施用等方式
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是研究汇率变动对总体经济影响的起点和落脚点。通过构建企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对成本利润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
文章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GARCH)模型和分形布朗运动结合引入碳金融期权定价研究中。通过对欧洲碳排放配额(
针对实木地板的图像获取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问题,引入了K-SVD字典的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图像的有用信息稀疏分解去噪的方法,目的是有效的保留实木地板的有用纹理信息,并抑制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不仅是该制度正当性的说明,也是该制度具体内容建构的依据。目前较为通行的国家责任说、社会保险说等理论存在缺陷。经过历史的考证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