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的过量摄入和蓄积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痴呆综合症等疾病有关。因此,排出体内蓄积的铝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前期研究发现海蜇能降低小鼠体内的铝含量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处理后的海蜇对健康小鼠与铝富集小鼠的排铝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海蜇的排铝机制。为海蜇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促排铝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如下:1、盐渍海蜇优化处理方法的研究。为排除盐渍海蜇本身铝含量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料液比、浸泡方式、换水次数、单次浸泡时间、加酸种类与浓度等因素对盐渍海蜇脱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态方式下,使用1%醋酸溶液,料液比1:5,换水2次,单次浸泡30 min的优化处理方法效果最为显著,能将海蜇(湿基)的铝残留量降至1 5.497 mg/kg。将处理后的海蜇匀浆,用于后续实验。2、海蜇对健康小鼠排铝作用的研究。以健康KM小鼠为模型动物,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低、中、高剂量(10 mL/(kg·d)、10 g/(kg·d)、20 g/(kg·d)和 30 g/(kg·d))海蜇灌胃,研究食用海蜇对小鼠体内各组织、脏器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蜇灌胃剂量的增加,小鼠体内各组织、脏器的铝含量降低,铝含量与海蜇灌胃剂量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发现,海蜇灌胃对小鼠体内其它金属元素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初步表明海蜇灌胃对健康小鼠具有一定的排铝作用。3、海蜇对铝富集小鼠排铝作用的研究。以(80 mg/kg)AlC13溶液喂养KM小鼠7d,建立铝富集小鼠模型,测定各组织、脏器铝含量。分别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二巯基丙磺酸钠溶液(300 mg/kg)为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海蜇为实验组对铝富集小鼠进行灌胃实验14 d,测定各组织、脏器铝含量的变化,初步评价海蜇对铝富集小鼠的排铝作用。结果发现:高剂量海蜇灌胃与二疏基丙磺酸钠灌胃均极显著降低了小鼠体内各组织、脏器的铝含量,同时对体内其它金属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海蜇对铝富集小鼠具有一定的排铝作用。4、海蜇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对动物通过肠道交换各种营养物质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对本论文中各实验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定,探索研究海蜇灌胃对小鼠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其与排铝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铝富集小鼠肠道菌群种类的丰度明显低于健康小鼠,但是无论是健康还是铝富集的小鼠,高剂量海蜇灌胃后,均显著丰富了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益生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的比例显著增加。表明海蜇灌胃与小鼠体内铝含量,以及肠道菌群结构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海蜇灌胃能够改善铝富集小鼠的肠道健康状况。5、海蜇对铝富集小鼠主要铝代谢组织、器官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血液和肝脏是铝等金属元素在小鼠体内的主要蓄积与代谢的组织、器官,为了进一步揭示海蜇排铝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非标记定性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各实验组小鼠的血液和肝脏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海蜇灌胃均显著改变了血液和肝脏的蛋白质表达谱,差异诱导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参与了金属离子转运、抗凋亡、蛋白质合成、氧化应激、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其中单胺氧化酶B型蛋白、4-轻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样蛋白、转移抑制蛋白、激肽原-1蛋白以及锚蛋白-3等,与机体胞内/胞间游离金属离子的稳态、金属离子转运、信号传导、神经系统信号物质代谢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族群极显著上调表达,表明高剂量海蜇灌胃可能通过诱导铝离子结合和转运相关蛋白质,以及神经系统调节相关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促进铝的排出,维持机体生理内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