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习过程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2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推动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应运而生,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学习过程包含着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两个主要环节,形成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学习模式,该过程对知识的转化有着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较快地参与实践。这些专业特点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过程丰富多元,该过程应得到充分的关注与重视。研究系统梳理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参与形式及考评方式,尝试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下,借助学习科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度学习的理念,客观呈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过程。考察这一学习过程可以发现,记忆与理解维持着学习者的浅层学习,课程设置在此阶段较为重要,它主要影响学习者知识的输入;而在理解基础上的实践与应用引导学习者进入深度学习阶段。本文在分别考察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学习科学理论中促使深度学习发生的三个机制,即“知识的情境性、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以及学习者的元认知”,三者的结合反映出了实践、合作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实践在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与结构式访谈法进行了调查,作为对理论分析的验证与补充。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如下:从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教学实践中多是独立授课,国内实习以汉语教学为主,海外实习更为综合,往往需要兼顾语言与文化教学、文化交流与推广等任务;从知识学习与教学实践关系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要优于应用情况,教学实践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巩固与查漏补缺的作用;从教学实践对职业发展影响来看,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被调查者的教学实践经历对职业发展的帮助度要大于实践前的知识学习。研究后续又对12位被调查者进行结构化访谈,弥补了问卷调查的一些不足,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七类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匹配情况,访谈结果也反映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研究基于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的结果,提出了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习过程的优化建议:建立产需平衡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学生知识输入的数量与质量;通过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为知识的转化创设情境;积极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既要发挥教师等外部反馈机制的导向作用,又要增强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意识。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稳定增产保障了世界粮食安全。水稻种子的休眠性是关系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与穗发芽抗性直接相关。因此,发掘休眠相关基
自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训练对印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音乐治疗加放松训练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钢箱梁在桥梁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钢箱梁结构的推广使用依然受限于运输、吊装、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钢箱梁结构很少采用工地现场直接加工,尤其是大断面钢箱梁结
徽州宗族子弟的特征早早地烙印在黄宾虹的身上。他漫长的一生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生求学、科考,做过乡绅、教师、出版工作者,参加过乡国的民主革命;后半生主要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写作著述、弘扬国学、发萌启弊。他向往先贤逸士生活态度,却努力投身于文化救国的事业中去。他濡染浙东、古歙乡土文化和乡贤士夫的气质情怀很深,却未因后来寓居上海,浸淫早期市民社会而改变,作为一个有乡国情怀、历史忧患意识的“通儒”士人,他
博物馆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社会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也是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活动。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博物馆参观活动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成长的需要,博物馆教育的课程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与学校的一般课程相比,博物馆课程不仅跨出了学校的围墙,而且在课程目标、内容、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需馆校双方形成合力方能顺利实施。因而,馆校合作应是博物馆课程建设的基本路径。由于我国博物馆教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