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水稻叶片光合特征及其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4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午休现象,且叶片具有比C3作物叶片更大的叶脉密度,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快速转运,降低了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是C4作物比C3作物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的原因。因此研究C4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解析C3植物叶脉的发生、发育机制对于进一步理解高光效的分子机制、创制高光效种质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C4植物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日照单峰模式和C3植物水稻叶片叶脉的发生、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种类与表达的变化,试图揭示光合作用及叶脉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植物叶片在昼夜光周期调节下的光合速率有不同的模式。当光照强度达到最大值时,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呈单峰型,没有光合午休现象。这一机制有助于玉米叶片的高效光合作用。为了了解这个过程的分子基础,进行了以iTRAQ标记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以揭示与光合作用反应相关的蛋白质的动态表达模式。随光照强度变化,光合作用相关的途径并不仅仅属于单一的一种表达模式,玉米叶片蛋白表达呈现稳定、单峰、双峰等多种表达模式。捕光天线蛋白在玉米叶片中显示为稳定的表达模式。而光系统、碳同化和柠檬酸循环通路受到昼夜光照强度的高度调节。这些途径的限速酶是主要调节位点,如异柠檬酸脱氢酶。这表明玉米叶片调控光合作用光反应和碳同化而不是光捕获途径,以在蛋白质水平适应一天中光照强度的变化。叶脉在水分供给和光合产物的养分转运中扮演关键角色,是作物育种的重要农业性状。从叶片基部至叶片尖端,水稻小脉在叶片各部分以平行于其他脉的方向产生。为了揭示水稻小脉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了切片解剖学分析。小脉起始频率随叶片基部向叶片尖端呈下降趋势。对水稻叶片不同部位进行了基于iTRAQ标记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光合作用和碳同化相关蛋白在叶片中部含量较高。此外,与小脉起始频率模式相关的蛋白被假定为小脉起始特异的标记蛋白。蔗糖降解和合成途径相关蛋白分别为小脉的起始和成熟的标记。这表明,依据光合产物的转运,小脉的起始和成熟部分显示不同的源-库性质。蔗糖合成酶是小脉起始的标记物,与小脉起始相关的蛋白是改良水稻叶脉密度的候选目标。
其他文献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膜炎((meningitis of 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及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 HT)共病目前在国内外
消风散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经典处方。笔者自1998-05~1999-10,用消风散治疗慢性湿疹患者32例,并对其甲襞微循环情况作了治疗前、后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食物的要求早已不再停留在果腹的阶段,而更加关注于食物的卖 相、口感和营养价值,食品烹饪的工艺也随之不断更新调整。近年来,
基于风致振动机理的微型风能采集器可以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在无线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漩涡脱落频率与风速成正比,当漩涡脱落频率与微型风能采集器固有频率接近时,采
传统的静脉采血法均采用注射器进行,但由于注射器的长度过长及其不易弯曲的特点,容易造成穿破静脉管等弊病.
自1994-11~1998-06,我们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建立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共1500余次,其中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者25例,共透析1140次,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肾功
新媒体文化是在数字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对已有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同时他还需要对其他的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我国的民族文化要想能够进行不断的传播扩散,一定要应用相关
作为高品质家庭娱乐产品的全球领先制造商之一,Denon将于2013年7月推出下一代3DAV接收机的三款全新x系列机型:AVRX2000、AVR-X1000和AVR-X500。兑现Denon的承诺,为消费者提供新水
新世纪以前,鳙鱼与白鲢一样,价格相差无几,同为低价大宗鱼类,渔民的养殖积极性一般,只是简单搭配混养。然而曾几何时,一道道美味的鱼头菜肴风靡大江南北,如砂锅鱼头煲、剁椒鱼头、铁
近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也使我们的社会取得了更好的成果。电脑、汽车、移动电 话和工业机器人也是新的先进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中发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