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中,是一座不可或缺的高原。这里产生过一些地标式的作家和作品。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其相对封闭、落后、边远的特点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化。由于这些民间文化都内化为西部人的日常生活,自然也成为西部作家所要描写的主要内容。因此,从西部民间文化入手来研究西部文学便是找到了西部文学的灵魂与血脉。本选题有四方面的意义:(一)推进当代西部文学在民间文化书写方面的研究。(二)拓展1990年代以来文学界提出的“民间”理论美学空间。(三)对西部文学的创作起到一定的理论引导作用。(四)为西部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寻找精神资源。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首先阐明论文选题的缘由与价值意义,突出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对西部文学进行研究不仅是对西部文学研究本身的一次全新拓展,而且对西部文学的创作也将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其次对中国西部和西部文学两个概念进行了范畴的界定,厘清了1980年代以来人们对西部和西部文学的一些概念上的分歧,从而确立大西部的文学范畴;再次对中国西部民间文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确立了从民俗、民间信仰、民歌、方言等层面来论述西部文学的路径;最后对西部文学的民间文化书写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主要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和论文篇章安排进行了论述。正文部分共七章,其中第一、二章从农耕民俗和游牧民俗两种文明形态进行论述。在论述农耕民俗时,以农耕文明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而在论述游牧民俗时,是以游牧文明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这种论述主要是突出两种文明和民俗的不同特征。这些民俗文化的书写使西部文学呈现出浓郁的西部特色。第三、四章从民间信仰的角度论述西部文学,以此来突出西部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西部,汉民族是主要的民族,西部的汉民族保留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传统的特征,这是西部汉族作家写作的主要精神资源。其次是藏族和回族,他们分别以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信仰,这是西部藏族作家和回族作家的精神资源之一。最后便是其它小众少数民族,他们大多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或萨满教,也有一些各自的特征,而这也是这些少数民族作家心中的精神信仰。这些精神资源越来越成为今天西部作家所书写的内容,也因此使西部文学成为文学上的高原。第五章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论述西部文学。西部由于其长期的相对封闭、边缘性而保留了很多民间传说、神话。民间文学在作家们重新进行创作,从而被赋予新的精神特征。如阿来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王》的重述,张承志、石舒清等对回族民间传说的挖掘和复魅。第六章从民歌的角度来论述西部文学。西部的民歌从文学上的运用来看,总体上来讲可分为三种:一是信天游,主要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被广泛运用;二是花儿,主要在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地作家的作品中被广泛运用;三是其他少数民族民歌,在西部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中被运用。这些民歌的运用使西部文学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抒情风格,并起到建构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第七章从方言的角度来论述西部文学的语言特征。在西部文学中,方言被-些作家灵活运用,不仅创作了富有地方特征的文学,而且也因为独特的运用使其富有独特的作家个体特色。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雪漠、刘亮程、马步升、杨显惠等的方言写作使他们分别呈现出两个不同的美学风格,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结语部分对西部文学在民间文化书写方面的理论延伸,重点阐述这类书写对于今天中国文学的意义。同时也指出西部文学在这类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并对西部文学在民间文化书写方面进行展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从民俗、民间信仰、民歌、方言等民间文化的视角全方位地对西部文学进行考察和研究,不仅为西部文学和当代文学开启了一个广阔的美学空间,而且也为西部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寻找到丰富的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