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偏离的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作为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是有目标的诉求、目标的达成或失败的活动,其预期目标贯穿整个改革的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历史研究法、借鉴公共政策学的视角,以建国后历次高校课程改革为案例,分析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探寻改革目标从决策到制订、再到实施的过程中产生偏离的原因,希望能从比较全面、系统的角度给出防止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发生偏离,促进其实现的建议。建国后历次高校课程改革有着各异的预期目标,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着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背景下高校课程发展的状况和追求。高校课程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了课程体系、专业层次、教材建设上较为系统的变革,但是有变革却不一定有发展,改革预期目标时常在通往最终目标的途中产生了偏离。影响预期目标达成、造成其产生偏离的原因可以从预期目标的决策、设计、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目标也正是在这种从理念到实践的线性过程当中逐级偏离了原本的方向。基于对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从决策到设计,再到实施的路径分析,本文提出几点防止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的基本策略,首先,树立理性的高校课程改革成败观,其次,建立合理的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决策体系,使目标决策机制更加合理,决策主体多元化;然后,制定科学、理性的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使改革价值趋向融合,从利益分配、现实基础、文本表达方面提高目标的现实可行性;设计合理的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实施方案,采取渐进的实施策略,完善实施的计划;最后,健全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实施的保障体系,促进实施主体的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其素质和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并优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环境。
其他文献
指出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行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走访实地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城市公园的公众使用情况和公园空间满意度情况,为城市
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铁路货运服务,此举也标志着铁路货运从以前"朝南坐"的经营方式彻底进行了改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因为在某些方面存在
<正>2013年7月3日,一则财经新闻激发了全国乃至国际的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务院会议强调,在
风云变幻的国际大背景、改革开放的国内大环境、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的冲击、特别是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构成大学生社会化的外部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有着强烈的冲击与
任何国家、社会、人群中都存在弱者,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亦不例外。“弱势群体”的影响作用常常不亚于“强势群体”,作为教育者,对他们要重视、发现、引导。高等教育由精
IT服务外包和由信息技术驱动的ITES-BPO服务外包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本文从市场概况、发展动因、吸引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对服务外包吸引力的国际比较等方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市
消费者合同作为连接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纽带,无疑对双方而言都至关重要。而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结构性地存在着信息力、交涉力的差距的现实,更突显出消费者合同的特殊性。在这
影视美学在当下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与传播学、新技术的发明关系直接。《阳光灿烂的日子》是著名导演姜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产自九十年代。此影视作品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
我国高等学校现行人事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的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形成的高校教师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