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逐步推进,乡村地域空间分异也逐渐增强,乡村地域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以保定市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理解乡村地域多功能内涵的基础上,从乡村地域多功能的视角出发,对保定市乡村地域进行功能类型划分,并提出基于不同类型乡村地域的发展模式。 确立保定市各县(市)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值,并采用一倍标准差法对4类功能进行空间等级划分,分析保定市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差异特征,得出保定市各个县(市)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分析其类型空间差异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4类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四个功能的一级区的县(市),再根据县(市)的其他三个功能,综合确定了保定市乡村地域功能类型。保定市共分为6种地域功能类型:粮食生产主导型、生态保护主导型、社会保障主导型、经济—生态复合型、粮食—社会复合型和综合功能发展型。 (2)保定市22个县(市)分别所属6种乡村地域功能。粮食生产功能主导型的县(市):清苑县、望都县和定兴县;生态保护主导功能型县(市):涞水县、易县、曲阳县、安新县、蠡县;社会保障功能主导型的县(市):满城区;乡村地域经济发展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复合型的县(市):徐水县、雄县和涞源县;粮食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复合型:博野县;综合功能发展型:高阳县、容城县、安国市、高碑店市、唐县、阜平县、顺平县、涿州市和定州市。保定市各县(市)根据自己的功能特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县(市)主体地域功能,为保定市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3)保定市县(市)地域功能与保定市的地形分布有一定的关联性。保定西部太行山区,生态承载力比较小,位于太行山区的县(市)以生态功能为主,安新县的白洋淀为旅游区、蠡县污染比较严重,这两个县也属于此种类型。保定市西南部与东北部地区的(市)为综合功能发展型,过渡区为粮食生产功能主导型、社会保障功能主导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功能复合型、粮食生产与社会保障功能复合型和综合功能发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