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小麦品种川麦30、89-107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0、5、10、20、40、80mg/kg)烯效唑拌种对不同叶序(三叶、七叶、旗叶)叶片生长的调节,对衰老期间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全氮含量、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以及对衰老期间核糖核酸酶活性、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 1、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中、下部叶面积和主茎总叶面积,九叶前两品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早熟晚粳武941为供试材料,设置了亩栽1.5万穴(2本)条件下,一生总施氮15Kg/亩,前期与中后期施氮比例为2∶8、3∶7、4∶6、5∶5、6∶4、7∶3,共6个处理,各处理中后期追肥分三种,即叶龄余数5、3两次均等追肥,叶龄余数4、2两次均等追肥,叶龄余数5、4、3、2、1五次均等追肥;同时设置了只有前期施氮、中后期不追氮及空白不施氮处理,以一生总施氮分别为15Kg/亩、20Kg...
学位
试验于1998-200O年在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重点实验室进行,以扬麦158、扬麦10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晚播条件下不同密肥调控及农艺措施对小麦生育、物质生产与分配、养分吸收、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 1.与适播麦相比,晚播小麦生育进程前期起步晚,中期发育快,后期生长平稳,全生育期天数缩短;主茎分化总叶数减少,低节位有效分蘖减少;小穗、小花分化数减少,但可孕花率、可孕花结...
学位
本论文以苏抗103作为供试品种,通过氮肥与DPC化控配合的调节,从棉铃内源激素、棉株生理活性等方面入手研究Bt棉苏抗103棉铃增重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本棉区高产条件下(皮棉产量100kg/mu以上),施用氮肥20kg/mu、配合DPC化控4次可使得上部果枝和中部外围果节位(3-5果节位)铃重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提高整株铃重。开花14天后棉铃体积、铃重及纤维量...
学位
本试验于1999-2000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场进行,以江苏省不同时期推广应用的2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N肥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产量形成与吸N特性及利用的若干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依施N量的增加,各品种(组合)全生育期相应延长,高N处理比低N处理平均延长的天数迟熟中粳为3天,中熟中便为3.5天,迟熟中稻为3.7天,早熟晚稻为5.6天。 ...
学位
在盆栽条件下,以不同年代、不同产地的46个籼型水稻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生产及经济系数、养分吸收、根系有关形态性状及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品种间地上部性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变幅为1.48-5.40倍,以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最大,依次为生物产量、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每穗颖花数、产量、总颖花数、库容量、有效穗数、经济系数...
学位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6个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为供试材料,设计3个N肥水平,研究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及高产栽培途径。结果表明: (1)两系法杂交水稻每穗颖花数多,单位面积颖花量大,产量高,千粒重低。 (2)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分蘖优势表现较迟,高峰苗多,成穗率低。 (3)两系法杂交水稻抽穗期单茎叶面积小,叶面积指数低,衰老快,比叶重、粒叶比高,单位干重的颖花形成能力...
学位
本研究应用复式裂区试验就秧田播量、本田配置方式等对常规稻和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揭示了配置方式对叶绿素含量变化、分蘖消长规律、抽穗进程、穗重分布、籽粒灌浆、群体光分布以及产量构成等生物特性的影响。并依此分析了在北方发展杂交稻的可行性及其技术支持。总结如下: 1.杂交稻品种前期叶绿素含量高于常规品种,但杂交稻品种屉优418叶绿素含量下降得早,而辽优3225灌浆后期下降得快;...
学位
对22株分离自四川省各地的慢生型花生根瘤菌进行水培、盆栽、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考查结瘤数、鲜瘤重、单株全氮含量、花生产量,评比出4株有效性高的菌株。应用三亲本杂交技术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LuxAB(发光酶)基因标记,结果得到一株LuxAB基因标记菌株Cspr7-1。随机挑取5个转移接合子Cspr7-1-1、Cspr7-1-2、Cspr7-1-3、Cspr7-1-4和Cspr7-1-5进行纯化、检...
学位
水稻籽粒性状是水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选择适当的粒形和千粒重无论是对水稻的产量还是对水稻的品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一份水稻极小粒自然突变材料Y34与一份水稻极大粒材料Y38、两份常规籽粒大小材料蜀恢881、蜀恢527的杂交F_1及F_2,对主要粒形性状(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及千粒重进行了遗传研究,根据遗传研究的结果利用微卫星标记结合F_2群分法对控制Y34短粒性状基因进行了分...
学位
弄清彩色棉及高强力优质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是指导其生产栽培而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于2000年在湖北省主产棉区天门市进行,通过联合正交试验设计,用彩色棉新品系MA×216(棕色),FS-12(棕色),80540(绿色)和高强力优质棉新品系M529、NO101、金优-1,对其产量和纤维品质形成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1、彩色棉、高强力优质棉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均按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