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自我意识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主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不可言喻的地步,不仅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的生活、行为、观念,更多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党而言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引言部分阐明了作者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强调了自我意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在哲学研究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的重要作用。然后将国内外近些年来对于自我意识领域的探究以及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哲学方法论进行了较为粗略的介绍。文章开头主要通过马克思对西方自我意识观的继承与批判来阐明自我意识观念的起源、发展、进程,通过对自我意识发展的五阶段划分即人类史前时期、古希腊时期、中世纪神权禁锢时期、近代哲学的自我意识观念形成和发展时期以及自我意识观念系统形成和科学完善时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意识在西方发展的大致脉络,同时也了解了西方从古至今有关自我意识思想的各种异同和碰撞。其次本文对黑格尔及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重要介绍,并且重点在后面说明了黑格尔自我意识观念的含义及其理论意义,通过对黑格尔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绝对精神的运动变化发展以及实体即主体的思想进行了重要论述,摄取了黑格尔思想中关于自我意识的合理内核,但也同时抛弃了黑格尔过分夸大精神和意识层面,将意识看作是独立于人甚至人是意识派生物的错误思想。再次,通过马克思对黑格尔自我意识观的继承和批判以及对马克思自我意识观的把握,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对原子偏斜的争论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包含的对自我意识与实践、自由、异化的关系等的探讨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自我意识观念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通过详细阐明自我意识对实践的构建功能,自我意识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机制和发挥的作用以及自我意识在实践中的现实化和具体化来体现了自我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如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赋予21世纪更独特的时代特征,时代催生新技术,技术推动新时代,计算机的蓬勃发展将我们带到一个广阔的虚拟世界中。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许多
文章先阐述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表明“默会”一词蕴涵着“非言述”与“难以言传”两层含义。在对默会知识的难言性进行简单地分析之后,介绍了知识表征的内容与形式,并尝试从知
在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视阈中,国家应当保证行政实践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但行政实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行为,而是一种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它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
正常人的心律,是由窦房结的自生节律所决定,同时又受变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作者以54例“无心脏病”的室性期外收缩(VPC)的病例为对象,对心率和VPC 的日内变化及运动
期刊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对于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探索,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的影响,因而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没有形成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
做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其中费尔巴哈哲学无疑是其思想进程中必然考察的影响因素之一,而针对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关系更是成为学界探讨的焦点,纵观近三十年来的研究,主
孔颜乐处是指儒家圣人境界,是指向儒家学者工夫的终极目标的重要概念,探寻孔颜乐处的工夫系统是指通向圣人境界的方法论探究。它们在宋明时被提出,但其意义贯穿在先秦、宋明以及
本文报道37例成人急性粒性白血病使用强的松龙-苯丁酸氮芥酯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骨髓中的母细胞均在20%-90%之间(平均数67%),采用FAB协作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37例患者分为
血红蛋白病是血红蛋白合成异常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综合症.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血红蛋白病基因携带者有一亿多人.本病分布广泛,以地中海沿岸,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