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叶黄素提取皂化和超临界CO萃取参数优化试验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寿菊属于菊科类植物,富含叶黄素。叶黄素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且具有很强的着色效果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万寿菊中叶黄素进行提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比较了乙醇、丙酮、石油醚、正己烷和四氢呋喃提取万寿菊叶黄素得到溶液的吸光度,得出四氢呋喃适宜作为提取溶剂。通过试验对叶黄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叶黄素对温度、光和氧气都很敏感,极易被氧化。 以四氢呋喃为提取溶剂,在常温下对万寿菊叶黄素的同时提取皂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溶剂量、反应时间、KOH乙醇溶液浓度对叶黄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为:溶剂量50mL/g、反应时间6h、KOH乙醇溶液质量浓度0.15g/mL,此条件下叶黄素提取率达到90%以上。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叶黄素标准品谱图和样品的谱图进行比对鉴定,得出试验提取的叶黄素产品与标准品为同种物质。 采用超临界CO2工艺对万寿菊叶黄素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夹带剂乙醇的不同质量分数、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温度对萃取物得率和萃取物中叶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5%为最佳的乙醇夹带剂添加量,2.5h为最佳萃取时间、40MPa为最佳萃取压力、40℃为最佳萃取温度。
其他文献
一艘巨轮因发动机出现故障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抛锚了。船主接二连三请来了几位技术专家,然而,没有一位专家准确知道问题所在。  后来,他们请来了一位从小就在船上从事机械维修的老技师。老技师随身携带了一大包工具。一到船上,他便立即投身于工作,将发动机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两位船主站在一边观看,希望这位老技师能够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检查完毕之后,老技师从他的工具包里掏出了一把小锤子。他轻轻地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一些动物的习性不甚了解,便对其产生了误解和不公的看法,应当纠正过来。  红色能激怒牛吗?  电影和电视里偶尔闪现的斗牛场面让人印象深刻:身穿华丽服装的斗牛士,手执红披风朝牛一挥,牛就着魔似地冲过来,斗牛士机敏地躲闪着,和牛周旋争斗,好不紧张。  人们认为,牛之所以对斗牛士暴跳如雷,是因为牛被红布所激怒。为了验证这种说法,动物学家让斗牛土分别手持黑、白和绿色的布,结果,牛如同见到红布
期刊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写到“绿酒”, 流传至今的成语也有“灯红酒绿”一说。然而出土的翠绿、黛绿的酒,并非是今天失传而难得一见的绿酒。在上千年的存储中,酒里有大量金属离子,尤其是铜离子溶入,使它们呈现美丽的颜色,但是只能作为文物保存。  2010年11月,西安西北郊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员在清理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国墓葬。咸阳机场正在准备扩建,对附近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的规模不大,是一座战国时期
期刊
名牌大学的张教授与主城区的王区长在一次酒会上相识,两人话语投缘,相见恨晚,便都喝醉了。  王區长打着酒嗝说:“还是张教授的人生完美啊,身在名牌大学,学富五车,受人尊敬。哪像我们,不缺钱不缺权,就缺文化。”  张教授涨红着脸,连连摆手说:“哪里哪里,还是王区长的人生完美啊,身居地方要员,前呼后拥,好不气派。哪像我们,不缺钱不缺文化,就缺权力。”  两人会意地大笑。  不久,在张教授的引荐下,王区长被
期刊
时下中国人到了俄罗斯后,大多会连说五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住房不要钱:在俄罗斯居民住房不收费,人均18平方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钱。  第二个没想到是用水没水表:用于日常生存所必需的自来水、热水(一天24小时供应)、供暖,从来就不收费,索性连水表都省了。  第三个没想到看病不花钱: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唯一不免的只有药费。不管你是不是俄罗斯人,只要在
期刊
如果说1968年是个分水岭,美国短跑选手吉姆·海因斯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以9.95秒创造100米短跑的新世界纪录——人类首次跑进10秒大关。在20世纪剩余的32年里,这一纪录仅仅提升了0.16秒;但在最近5年里,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比上世纪的所有进展都快。  2008年北京奥运前,美国布鲁斯堡大学的数学家纽巴里曾计算“人类的(百米跑)极限是9.44秒”;日本数据评估与分析中心的根据统计数据做出的模型显
期刊
曾听说一件有趣的事:一个美国妹妹爱上她的埃及男同学,可神女有心襄王无意,男生找了个最好的拒绝方法,说:“你能在世界地图上马上指出埃及吗?”妹妹当即气结。  我也曾碰到一位在政府工作多年的美国老人,他骄傲地对我说,他当空军和在列车上工作时,“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我套近乎地问他去过哪里,有没有到过中国?  “亚洲国家没去过,火车开不到那里,”他思索一阵后很自豪地回答,“但我到过加拿大和夏威夷!”的确
期刊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被视为教规之一。究其原因,是因其结婚以后就会有子女的累赘,有家务事缠缚身子,不能荷担如来大法,到处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  宋代和尚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和尚为什么能娶妻生子?世俗女子为什么敢于嫁给和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佛、儒两教融合并世俗化的结果。自唐朝中期以后,
期刊
学生与老师:翻脸不认人  几年前,我在德国德累斯顿大学读书时遇到一件怪事,至今记忆犹新。班上有一个来自汉堡的男生,名叫汉斯,机械原理课第一次小考,他只得了个“E”。汉斯挺好学,每次下课时,总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向撒皮那教授请教。汉斯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撒皮那仍然不厌其烦地给他一遍遍讲解,尽管我们看得出来,60多岁的撒皮那已经很疲倦了,他需要在课间休息几分钟。这样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汉斯在期中考试时
期刊
在这屋子里住了快十年,直至几个月前水管坏了,她才发现天花板上有秘密。修水管的师傅向她展示那些物件:衬衫、袜子、香烟、杂志、半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小抱枕。  “有人住在那里。”水管工说出他的结论。她望着天花板, 刚才水管工攀上去的地方;那不到两米见方的黑洞,里面一片漆黑,她心里毛毛的,又覺得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呢?太耸人听闻了吧。  她愣了一下,再看看那黑洞,很用力地思考了十多秒,最终对那师傅说:“得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