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交替漩涡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近年来虽诊断水平和治疗手段的提高,但脑卒中的致残率仍相当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我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率很高,其发生率为12%-74.1%,肩手综合征是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它通常影响一个肢体,但也可影响多个肢体或身体的任何部分。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S),多发生于1-3个月内,临床主要表现包括患侧上肢水肿、疼痛、肩半脱位、关节僵硬等等,引起上肢功能障碍,不给予正确处理,容易导致肩手永久性畸形、功能丧失。目前关于SH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预防和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在治疗方面国内外做了大量临床尝试,在疗效上仍无突破性进展,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性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各种物理治疗、口服药物、交感神经阻滞、交感神经切除术、封闭治疗等等[2]。相关的临床综述和杂志报道常采用单一的疗法,多用神经内科、中医科等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病情的复杂性,疗效往往得不到巩固,且有很多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高,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引起相关的上肢关节的问题,需要找到综合的治疗方法,提高其疗效,恢复上肢功能,以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研究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冷热交替漩涡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寻找一种对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更有效的综合疗法,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对象探讨冷热交替漩涡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从而为冷热交替漩涡浴疗法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和冷热交替漩涡浴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综合康复训练(30min/次),包括运动疗法、向心性缠绕、关节松动术和意念性训练;康复训练组只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冷热结合组此基础上给予温度分别为12℃-15℃和37℃-43℃冷热交替漩涡浴治疗(20min/次),2组患者均2次/天,5天/周,共6周(共60次)。于治疗前、2周、4周、6周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手排水体积差、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上肢疼痛、水肿、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在患者结束6周治疗1个月、3个月后进行随访,评定以上项目,观察其疗效的持续性,采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病程、卒中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治疗前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水肿、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6周后及结束6周治疗后1月、3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疼痛、水肿、肌张力、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同时,进行组内2周与4周、4周与6周、6周与1个月随访、1个月随访与3个月随访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开始出现治疗效果,治疗4周治疗效果达到高峰,治疗4-6周治疗效果进入平台期,1个月和3个月随访治疗效果能够保持6周的水平。  4.治疗后组间比较:冷热结合组治疗2周、4周、6周后及结束6周治疗后1月、3月与单独综合康复训练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的疼痛、水肿、肌张力、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冷热结合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优于单独综合康复训练组。  结论:  1.治疗6周后(60次),冷热交替漩涡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上肢的疼痛、水肿、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康复训练。  2.治疗2周后开始有一定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治疗效果达到高峰,治疗6周后与治疗4周后效果差异不大,预示4-6周治疗效果处于平台期。  3.冷热交替漩涡浴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停止治疗后,疗效仍可维持较长时间(至少3个月)。
其他文献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中单基因突变的隐性遗传病,其发生率为1:40,000~100,000,具有进行性小脑退化、高辐射敏感性、免疫
背景和目的: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免疫器官,能够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同时,也是对任何病原体有效作用的第一道防线,跟外界形成了天然屏障。全层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皮肤损害
实验背景:既往的研究发现青藤碱通过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很好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而NF-κB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发生发展过程中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