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期刊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09年底,国内科普期刊的种数大约是512种,科普期刊占科技期刊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10.27%)。第八次(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期刊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用的比例为22.7%。科普期刊发挥着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和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是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但是,科普期刊缺乏资料统计;选题和创作积弊甚多;科普期刊内容失衡、质量良莠不齐;科普杂志发展艰难、发行量不高等问题,影响科普期刊传播效果极其作用的发挥。  通过国内外的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对科普媒体传播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全面,对科普电视、报纸和网站的传播效果研究日趋成熟。在科普期刊传播效果研究方面,有研究者从宏观上对科普期刊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化程度、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探讨,为科普期刊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有研究者从微观层面对科普期刊的编辑特征、美学效果、视觉效果等分析,为科普期刊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建议。但是,对科普期刊效果的研究上仍有欠缺,例如还没有针对青少年科普期刊科学普及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缺乏从青少年的角度研究包括科普期刊在内的科普媒体的传播现状和传播效果研究,还没有聚焦到青少年这一独特群体本身。  本论文以传播效果层级性理论为指导,从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四个层面,在对青少年科普期刊的传播现状和传播效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从传者、受众、内容、反馈、社会环境等5方面进行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青少年科普期刊的传播效果及促进其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本论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越秀区图书馆、天河区图书馆、南沙区图书馆等6所公共图书馆和广东省实验中学、广州市育才中学、广州市天河中学、东圃中学、南沙中学、南沙区麒麟中学等6所中学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内容涉及馆内青少年科普期刊的传播现状、力度和信息服务能力;通过文献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内青少年期刊读者和普通在校生进行传播效果分析研究,探讨图书馆关于青少年科普期刊的传播力度如何,青少年科普期刊的内容与读者需求是否存在差异,青少年科普期刊认知、态度、行为等层面传播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是:  1.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期刊比重偏低,更新速度快,部分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中学图书馆青少年科普期刊馆藏情况参差不齐,教辅类科普期刊比例大,科普期刊更新速度慢;  2.青少年科普期刊出现“四低”——知晓度低,使用率低,认同感低,未来阅读倾向低;青少年对科普期刊的内容和形式不尽满意;  3.在认知层面上,青少年科普期刊科技成果推广能力较弱;情感层面,青少年科普期刊的认可度和科学性评价较低;态度层面,青少年科普期刊在应用科学层面上的促进作用明显;在行为层面上,科普期刊在青少年群体的自我应用效果明显,人际传播效果较弱。
其他文献
为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文件精神,破解“分包管理”难题,南京市建筑工程局2006年按照“疏堵结合,纠建并举”的思路,积极推进分包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一是开展分包专项执法大检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争论。刘尚希在《如何看待地方债务》一文中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与否,和政府偿债的公共资源、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等相关因素有关,单纯的看债务的数字化指标是不能正确判断债务的风险的。对地方政府债务持乐观态度的有:巴曙松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宏观考察》一文中指出,"根据国际惯例,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总体上处于可以承担的水平,个别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激发了新一轮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也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促使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科技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而正如经济发展、
公共关系不是只有实用、理性、工具的一面,公关还有情感、价值、象征性表达的一面。本文是对公关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性研究,以期在功能主义视角之外寻找另一种界定公共关系,解释分
我单位施工的一幢54m×24m 框架结构三层两跨工业厂房,在三层柱子完成安装屋面梁模时发现,三层边柱少配钢筋30%。事故原因是误将二层柱截面用于三层,柱子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发
期刊
县一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组织架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处于上下结合、城乡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位置,地位特殊,作用突出。“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岗位非常重要,是县委领导
本期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颓势明显,3大航线货量均欲振乏力,但在多条航线2009年4月1日提价的托动下,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先抑后扬.
23张作品、50多张文献,11月3日开展的“朱伟个展”向我们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了朱伟20多年来的创作。除了十余个系列中的代表性作品,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同样见证了艺术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