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道德:曹操评价的学术史考察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115296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历史文本与建构的特性,及由不同时期曹操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学之现代性.简述了前人在曹操评价问题上的研究主要成果.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从三国开始,曹操"白脸"形象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主要包括:时人褒贬、魏晋史家之品评、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曹操形象江河日下,以及元、明、清时期,曹操的"奸雄"艺术形象定型化几个阶段.第二部分叙述了近代学者,主要是胡适、钱玄同、鲁迅、章太炎对曹操的品评.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1959年曹操论战的起因和主要内容.第四部分,描述了"文革"时期的曹操形象,及其"文革"之后的曹操评价.文革之中,曹操成为法家的代表,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文革之后,史学逐渐走向多元化,但对曹操的评价主要还处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框架和其话语系统之内,基本没有超越50、60年代的论战范围.第五部分反思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曹操形成不同评价的历史观念和道德标准,这主要是:古代针对个人的道德标准,现代的民族统一、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标准.并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提出自己的不成熟的思考.就历史人物评价而言,事功与道德两者皆不可偏废.实现理想社会,两个方面的条件是必不可缺的,即物质与精神.物质是基础性因素,精神则是较物质而言的更高追求.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作为精神的内容之一,是精神的核心,它一方面规范人追求物质和精神的行为;一方面又是真、善、美之内容的体现.随着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英雄时代的结束,以知识为背景的平民社会的到来,道德建设则应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起重要性不亚于物质建设.在新形式下,如何确立新的道德标准呢?大致包括两点:一方面汲取和继承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对传统道德标准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结论部分主要提示了现代史学家庄严的道德评判使命.即: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对道德、价值问题尤为关注的今天,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重要一员,史学家应当承担起自己的一部分社会责任,努力维护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引导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演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依靠能源,而石油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随着石油化工生产的迅速发展,由石油化工生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  关键词:石油化工 研究 设计  一、研究问题及意义  某地区有四家小型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其所用原油是由附近三个原油生产基地供应的,原油本身没有本质差异且价格相当。但由于存在地理位置的差异,运输费用也
中国货币制度由唐入宋,其变革可谓显著。首先,在铸币领域,唐朝时单一的铜币政策至宋时已被打破,铁钱成为铜钱之外的另一合法铸币,虽然宋朝以后,铁钱作为铸币的政策并未得到继承,铸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早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来华基督教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问题,却一直没有给予较系统的研究,该文拟从一个侧面对这一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民国时期政治经济衰败,但学术大放异彩。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西方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传入,强烈的冲击着中国传统学术。当时
伴随着西方教会教育、洋务维新新式教育、清末新政等的影响,晚清民国时期全国兴起了一股建设新式学堂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徽州也创建了一批数量可观、类型多样的新式学堂。徽州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修辞学与哲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智术师”这一群体为古希腊修辞学甚至整个古典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受柏拉图影响,长久以来西方